ID: 24037843

统编版2025秋 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822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阅读,解析,答案,训练,专项
  • cover
统编版2025秋 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A.文字记录 B.记号 C.心志,情志 D.记录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 A.断绝,断 B.穷尽 C.极,最 D.绝对 2.锺子期两次都领悟了伯牙鼓琴的情志,如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说” ”,志在流水,锺子期说“ ”。由于这个“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人们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意味着什么? 文言文阅读。 广陵散 嵇中散①临刑东市②,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③尝请学此散,吾靳固④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⑤亦寻⑥悔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 嵇中散:嵇康,字叔夜。②东市:泛指刑场。③袁孝尼:袁准,字孝尼,魏晋人。④靳(jìn)固:吝惜而坚决。⑤ 文王:司马昭。⑥寻:不久。 5.古文写的是嵇康在刑场上“ , ”(用原文回答)后慷慨赴死的场面,若包括“太学生”在内的整个刑场是“面”,那 就是着重描写的那个“点”。 6.“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结合古文内容想开去,若文王就在眼前,他们会说些什么,以期获得文王的支持? (仿照例句,注意不出现“说”字)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7.下列题目与《广陵散》的拟题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 B.军神 C.芦花鞋 D.穷人 8.阅读资料链接,结合注释等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资料链接】《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讲述的是刺客聂政的故事。全曲旋律激昂、慷慨,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正气。魏晋琴家嵇康因此酷爱《广陵散》,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场上,太学生们为他请命,希望能赦免嵇康,让他做他们的老师。 A.太学生们希望嵇康做自己的老师,其实是想用这种方法救嵇康。 B.“吾靳固不与”中的“吾”指的是嵇康,不是袁孝尼。 C.嵇康被杀很久之后,文王司马昭最终还是后悔了。 D.嵇康因《广陵散》所体现的浩然正气而对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9.文言文中的嵇康宁死不屈,从容赴死,根据平时的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和嵇康有相同的品质的人,请写一写他的具体事迹。 阅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下面各题。 博山①李氏者,以伐薪②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③,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呜。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④,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⑤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注:①博山:古地名。②伐薪:砍柴。③仔:同“崽”。④秋祭: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⑤固:坚持。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李氏不与 (2)鹿稍长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夜鹿去,遂不归。 12.文中鹿的“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写两点)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少选: 汤汤: 1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