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如图22-K-1所示)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22-K-2中的 ( ) 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 3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 cm处,并移动光屏,则在光屏上( ) A.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不成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22-K-3所示的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的实像;然后将蜡烛向左移动,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安装好器材,调节蜡烛、凸透镜与光屏在如图22-K-4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他将蜡烛移到15 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生活中应用这一规律的光学器材是 。 6.(2023丹东)小潘同学选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链接例1规律总结 (1)实验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现象更明显。 (2)小潘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 (3)小潘将蜡烛放在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如图22-K-5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的性质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25 cm刻度线处,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潘将蜡烛移动到40 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当小潘的眼睛在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量综合达标 7. 如图22-K-6 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假设光具座足够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蜡烛放在图中A 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 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 B 区域 D.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8.如图22-K-7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 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物距为5cm 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物距为15 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物距由 15 cm增大到 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22-K-8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 B.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仍成清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