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2025秋 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积累运用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诗中有美景,白居易的“ ,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诗中有哲理,卢钺的诗句“ , ”启发我们人各有长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生活中处处留心皆是学问。看见大雁飞来,我会想起“ ,雁儿脚上带霜来”。几场秋雨过后,气温一下降低了很多,丝毫感受不到酷热了,这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啊。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我站在江边,看到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牙像弓一样,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 , 。” (2)女娃游于东海, ,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 (3)本学期,我积累了鼓励人勇于提问的名言“ ,自用则小”;还知道了“人非生而知之者, ?”“博学之, , , ,笃行之。”告诉我们要广泛地学习,不懂就问,认真思考,踏踏实实去践行。 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细细的溪水,流着 ,流着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2)黄昏,小丽和家人到树林里散步,此时她看到太阳的余晖射入深林,又照在青苔上,她吟诵起诗句:“ , 。” (3)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正如韩愈所说:“ , ?”老师经常借用《礼记》中的“ ,审问之, ,明辨之, ”告诉我们治学的道理。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炎帝之少女, 。 , ,故为 , ,以堙于东海。”出自课文《精卫填海》。 (2)解释1题中加点的字。 少女: 。故: 。堙: 。 (3)相传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 》就是神农所作,因此神农又被称为 之神。 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中第 粒豆最了不起,因为 。 (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诗句“ , ”来形容。 (3)学贵有疑。刘老师经常对那些不好意思向别人请教的同学说:“智能之士尚且‘ , ’,你们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老师经常用“好问则裕, ”劝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一定要主动向别人请教,这样知识才会越来越渊博。我们要记住“ ,孰能无惑”,同时也要明白“博学之, ,慎思之, ,笃行之”,勤学好问,慎思明辨才能学到知识。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 。”这里抓住钱塘江大潮的 和 来写,写出了大潮的壮观气势。 (2)你想告诉好朋友“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的道理,你会引用哪句名言? 写下来: 。 (3)《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呼风唤雨” 比喻 。文中借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两句诗“ , 。”表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之快、成就之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 。 (2)傍晚的山林幽静清冷:空山不见人, 。 ,复照青苔上。 (3)圣贤有嘉训,诲汝常谆谆。汉代王充说:“智能之士, , 。”唐代韩愈也指出:“ , ?” (4)爸爸经常用《尚书》中的“ ,自用则小”鼓励我多向别人请教问题,不要自以为是。 (5)《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引用岑参的诗“ , ”,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我们先跟随作者到海宁市盐官镇欣赏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接着来到云南洱海边走月亮,领略了“细细的溪水,流着 ,流着月光”的清新之美,感受了“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时 的情感;然后来到了秋天的江边,看到了倦鸟归巢、 的画面;最后来到了山中,领略了 (谁)笔下“返景入深林, ”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