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9300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素养综合测试卷(二)(含解析)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16923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四,试卷,综合,素养,民族
  • cover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素养综合测试卷(二)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分裂倾向的加剧。”此观点认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因是 ( ) A.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B.人民的强烈愿望 C.统治者的大力治理 D.局部地区的统一 2.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军国大政。他忠于职守,公正无私,法令严明,治蜀有方。诸葛亮多次出师北伐曹魏,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这体现诸葛亮具有 ( ) A.“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高尚品格 B.“持汉节不失”的爱国精神 C.“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D.“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3.《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封孙休为琅邪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邪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 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 B.改善民族关系 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 D.结束州郡割据的局面 4.西晋时期,“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役······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材料反映了西晋 ( ) A.实行暴政,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内迁,缺少文化认同 C.汉族南迁,人口大量减少 D.八王之乱,社会动荡不安 5.3世纪末4世纪初,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主要是因为 ( ) A.东汉的朝政腐败造成社会动荡 B.大批中原人民为逃避战乱南下 C.南朝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6.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对此现象概括准确的是 ( ) A.多元一体 B.满天星斗 C.错综复杂 D.异彩纷呈 7.东晋晋元帝司马睿欲将世家大族庾亮的妹妹聘为太子妃,希望通过与士族联姻以巩固皇权,却遭到庾亮的一再婉拒。这反映了 ( ) A.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B.社会阶层有序流动 C.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D.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8.“宋武帝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免去部分苛捐杂税。在平定刘毅时,他也曾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宋文帝在位期间,提倡‘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史称‘元嘉之治’。”材料可纳入的主题是 ( ) A.北朝杰出统治者传记 B.南朝民殷国富原因探究 C.刘宋政权的建立过程 D.南朝实力弱于北朝原因 9.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采取“水旱兼济”的农耕策略······积极兴修水利工程,江南农业取得很大进步。这表明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 A.政府重视农业 B.自然环境优越 C.人民辛勤劳动 D.北方人口南迁 10.《中国墓室壁画史论》一书认为,北魏迁都促使北朝墓室壁画由“平城模式”演变为“洛阳模式”,其突出特征如下表。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 ( ) 特征一:石质葬具的流行 特征二:孝子图画像的流行 受汉代祠堂影响,在墓葬中出现仿建筑型石棺和石床 孝子图画像以及类似的道德劝解主题画像普遍存在 A.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B.苻坚任用汉人王猛进行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商鞅变法 11.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现象的共同作用是 ( )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 C.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2.认真研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 A.集中于农业领域 B.成果领先于世界 C.继承与创新结合 D.注重以民生为本 13.《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名作,其所画部分主题内容如下表。由此可见 ( ) 主题 内容 冯媛挡熊 描绘了冯婕妤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 班婕妤却辇 描绘了班婕妤不与汉成帝同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