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中 华 民 族 的 抗 日 战 争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 目的:为了全面侵略中国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目的? 一、七七事变 一、七七事变 时间 地点 经过 影响 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日军借口士兵失踪 —要求进城搜查—遭拒— 出兵轰炸—中国守军反抗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事变后全面入侵中国。 影响 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7月17日庐山谈话 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决心抗日 阅读材料思考: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政策如何? 背景 阅读教材思考:国共两党如何进行第二次合作的?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标志是? 标志 中国工农红军 八路军 新四军 改编 改编 南方八省游击队 回顾所学,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1935年瓦窑堡会议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1937年七七事变后 加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步伐 国共两党表明抗战立场 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 项目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不同点 开始标志 时间 形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目标 相同点 打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1924-1927年 1937-1945年 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知识拓展 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 三、淞沪会战 项目 淞沪会战 借口\事件 时间 地点 双方实力比 抗战事迹 英雄人物 结果 意义 1937年8月———11月(持续3个月) 上海 日方约30万兵力,出动飞机坦克;中方70余万兵力,出动飞机。 上海沦陷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中国空军首次参战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斗志。 八一三事变 淞沪会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中日第一场海、陆、空全方位的决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对决之惨烈,绝无仅有。 中国守军浴血奋战,上海街头尸横遍地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日军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统计死伤30万人,15位将军殉国,中国军队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日军占领上海复旦大学 上海沦陷后 上海失陷 三、淞沪会战 日本侵略军进入南京 重庆国民政府旧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阅读教材:淞沪会战后,日本的下一个目标是哪儿? 四、南京大屠杀 1、开始时间 2、持续时间 3、被屠杀者 4、屠杀手段 5、屠杀人数 1937年12月13日 6个星期 集体枪杀、焚烧、活埋、 砍头、军犬撕咬等。 30万人以上 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 四、南京大屠杀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 馆内,有个被称为“12秒”的装置: 你知道吗,这12秒意味着什么? 真相,比时间残忍。 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