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9986

3.4升华和凝华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1415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5-2026,物理,八年级,2024,人教,学年
  • cover
3.4升华和凝华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 如图13-K-1 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2.“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3.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3-K-2中甲、乙和丙分别是水的三种状态,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吸热、放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是水蒸气 B.由甲到丙是升华过程 C.露的形成是由甲到乙的过程 D.由乙到甲的过程有两种形式 4.在足球比赛中主裁判使用固体泡沫喷雾剂来辅助任意球的判罚,这种特制的速褪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防守队员不可以越界(如图13-K-3所示),几分钟后白色直线会“神奇”地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这条白色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 热量。 5.(教材变式题)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变黑,这一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滑雪场赛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当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 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7.(教材素材题)冬季,经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其中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冰花是水蒸气 形成的,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综合达标 8. 如图13-K-4 所示,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利用干冰制造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 ) A.干冰迅速熔化再汽化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吸热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 9.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如图 13-K-5所示)。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晶,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10.(教材变式题)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周围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冰晶下降遇热变成小水滴,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关于图13-K-6中“括号”内物态变化名称、“虚线框”中吸(放)热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a)是“汽化”,甲是“吸热” B.图中(b)是“液化”,乙是“放热” C.图中(c)是“升华”,丙是“吸热” D.图中(d)是“熔化”,丁是“放热” 11.如图 13-K-7 所示,图中 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1)若该物质的温度为t,且 该物质处于 态。 (2)若该物质的温度由Ⅱ区域到Ⅰ区域时,该物质要 热。 (3)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直接到Ⅰ区域状态时,该物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 量素养提升 12.在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同学们分别采用如图13-K-8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对“碘锤”进行加热(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 ℃,碘的沸点为 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 400 ℃),你认为选择方案 (选填“甲”或“乙”)更为科学合理,选用该方案主要是为了 (选填“受热均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