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图说教材 教材图片 图片解读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制的温度计。他所依据的原理是 。当温度升高时你所看到的现象是 如图所示是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体,BC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熔化时的特点是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把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袋口扎紧(如图所示),再放入 80 ℃以上的热水中,发现塑料袋明显鼓起;从热水中拿出鼓起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发现塑料袋又变瘪了。以上过程中酒精发生了 和 两种物态变化 如图所示是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该过程中要 热量 在一定的温度下, 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使气体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如图所示,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加压使气体 的 如图所示为寒冷的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出现的冰花,这是水蒸气 而成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与冰花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霜”“雾”或“露”) 易错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 )1.100℃的开水引起的烫伤往往比 100 ℃的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更严重。 分析指正: ( )2.在温度为0℃的室内,将0℃的冰放入0℃的水中,冰会慢慢熔化。 分析指正: ( )3.晶体在熔点时一定为固液共存态,且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分析指正: ( )4.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分析指正: ( )5.寒冷的冬天,乘车时,经常会发现在汽车的车窗内表面出现水珠。 分析指正: 。 ( )6.在常温下所有的气体均可以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来液化。 分析指正: ° ( )7.演出舞台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分析指正: 考点① 温度及温度计 1. 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3-F-1 所示操作正确的是 ( ) 如图3-F-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考点② 物态变化的识别及吸放热的判断 3.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 A.洒水降温———熔化吸热 B.冰袋冷敷———升华吸热 C.蒸汽熨烫———液化放热 D.干冰保鲜———凝华放热 4.大美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河南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5.)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6.冬天,人们在室外戴口罩,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下列现象与上述“白雾”的成因相同的是 ( ) A.吃冰棒时常出现冰棒粘舌头的现象 B.冬天,大巴车窗内侧出现冰花 C.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变蔫 D.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 7.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 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 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D.湖南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 考点③ 物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8.如图3-F-3 所示是某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 4 min 时是固态 C.该物质在第12 min 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9.(如图3-F-4 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 min 时该物质处于 态。 考点④ 物态变化的实验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