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声音的特性 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2023镇江)我们能分辨出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模仿的是哪位歌唱家的歌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色 C.音量 D.音调 2.(2023 大连)在公共场所,人们要轻声说话。这里的“轻”是指声音的 (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3. (2023 枣庄)如图 6-K-1 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增加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4.锯琴,也称为“乐锯”,即用锯子演奏音乐,其结构如图6-K-2甲所示。演奏时,触动锯身的部位越宽,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与触动图乙中B点相比,触动A 点时 链接例4易混辨析( ) A.发声时每秒振动的次数多 B.发声时振动幅度小 C.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5.(2023益阳)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 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6.(2023连云港)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 AI 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 ,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 。 7.有些同学在讨论问题时喜欢大嗓门,影响其他同学,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特性;“这首歌音太高”是形容声音的 特性。 8. (2023菏泽)1987年我国发现了公元前 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如图 6-K-3 所示),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使它发出声音的 变化。我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 不同。 9.如图6-K-4所示,用同种瓷砖切成宽度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砖条,用小锤敲击时,就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声。当用不同的力量敲击同一块砖条时,两次发出声音的 不同;当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砖条时,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图中的砖块 (选填“A”或“B”)发声的音调最高。 链接例4 易混辨析 10.(教材变式题)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若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0 s 内振动了 300 次,则它的频率是 Hz,已知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20000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 综合达标 11.如图6-K-5所示是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在小红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的期间,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由此可得到( ) A.声音的振幅逐渐增加 B.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 C.声源在 1 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 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好 12.编钟是我国的瑰宝,如图6-K-6 所示,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N 处的高,比敲 P处的低,则 ( )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敲P 处时,编钟振动的频率高于敲 N处的 C.敲P 处时,编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 处时大 D.敲N 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 M处时大 13.(2023 常州)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25 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 Alice,其发声频率为 52 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6-K-7 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的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 ) 14. (2022 黑龙江改编)通过观察图6-K-8中的声音波形图可判断出,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的音色相同。 15.(教材变式题)如图6-K-9所示,相同的玻璃瓶里所装水的多少不同。 (1)当你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请按顺序写出与这四个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