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0005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作业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614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物理,八年级,2024,人教,学年,2025-2026
  • cover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会停止,这是因为(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C.手能够吸收鼓声 D.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2. 如图5-K-1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链接例1方法指导(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下列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打开水龙头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B.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哒哒”声 C.水中的鱼被“沙沙”的脚步声惊跑 D.雷雨交加的夜里听到“隆隆”的雷声 4.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分析表格信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介质 介质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 1470 软橡胶(常温) 40 至 50 水(20℃) 1500 软木 500 海水(25 ℃) 1531 铁(棒) 5200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B.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D.在25℃的海水中向海底发射声波,回声速度小于 1531 m/s 5.我们学过的古诗句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例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犬吠声是由犬的声带 产生,并以 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6.(教材素材题)请根据你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回答:一名同学用手轻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的小华在空气中 听到划桌子的声音;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相同,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听到划桌子的声音(图5-K-2),以此来证明桌子能否传声。(均选填“能”或“不能”)。 7.如图5-K-3所示,用橡皮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塑料小球弹起。若将该装置搬至月球上做实验,泡沫塑料小球 (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 综合达标 8.我国古人发明的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记载“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文中声音的发声体是 ( ) A.鸢 B.竹 C.筝 D.空气 9.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发声,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C.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D.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也可能不同 10.某校运动会进行百米赛跑时,若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枪声时才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员秒表的读数为12.19 s,则与运动员真实成绩最接近的是 ( ) A.12.19 s B.12.53 s C.11.90 s D.12.48 s 11.(2022晋中期末)小明从国家航天局网站了解到,我国准备实施一次对小天体的防御,在太空中发射撞击器,撞击小天体改变其轨道。小明激动地告诉同学:撞击器与小天体碰撞发出的巨大声音将响彻太空。你认为小明的说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12.(教材变式题)小明在距山崖某处对着山崖大吼一声,4s后听到回声,则声音经过的距离是 km,小明到山崖的距离是 m。(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链接例5易错警示 13.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 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声音在该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 (3)声音在该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素养提升 14.[科学论证]小明做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如图5-K-4所示。 (1)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 (2)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