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复习自我检测 [训练范围:第一章~第六章(期末)总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33 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 A.学生课桌的高度是70 mm B.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 4 m/s D.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 50 kg 2.如图13-1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像如图13-2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C. t=6s时,甲在乙前面1.2m 处 D.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1.夏天,从冰箱内拿出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内的冰全部熔化成了水。瓶内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不变的是 ( )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无法确定 5.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湘西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和古丈等县市,每逢佳节,苗族同胞击鼓同庆,鼓声震天。这里描述的声音特征是指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5.关于如图13-3所示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声音调越高 C.图丙中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 D.图丁中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7.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13-4甲所示,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如图乙所示,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所示,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所示,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8.图13-5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现象,其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9.某市部分中小学对校园门禁系统进行了升级,配备了人脸识别和测温系统,如图13-6所示。通过校门时,只需将人脸面向屏幕摄像头,该系统就能将测试者的面部信息与备案信息进行比对并获取体温,决定放行与否。关于门禁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系统屏幕边框呈黑色是由于所选材质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强 B.该系统的核心光学元件是凸透镜 C.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 D.该系统的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10.如图13-7所示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墙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11.小明研究液体密度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甲、乙两种液体,并绘制出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13-8所示,由图像可知( ) A.容器的质量是 40 kg B.甲液体的密度是 C.乙液体的密度是 D.密度为 的液体的m-V图像应位于Ⅱ区域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2.如图 13-9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13.关于超声波: (1)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2)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 ,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 14.如图13-10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15.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