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1581

5.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共4课时)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692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2026,七年级,数学,2024,人教,学年
  • cover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产品配套和工程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配套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分析配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依据乘法的分配律去括号,感悟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建模”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命题热点】  配套问题 1.一张方桌由一个桌面和四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制作方桌的桌面50个或制作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木料,请你设计一下,用多少木料做桌面,用多少木料做桌腿,恰好配成方桌多少张? 解:设用x立方米木料做桌面,那么用(5-x)立方米木料做桌腿,根据题意,得 4×50x=300(5-x).解得x=3. 所以5-x=2,50x=150. 答:用3立方米木料做桌面,用2立方米木料做桌腿,恰好配成方桌150张.  工程问题 2.维修一段管道,师傅单独维修需4小时完成,徒弟单独维修需6小时完成.如果徒弟先修30分钟,再与师傅一块维修,还需 2.2 小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本节我们重点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知探究,合作交流:(以小组学习方式进行) [探究一:产品配套问题] 阅读教材P133例1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例1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例1中的等量关系是:每天生产的螺母数量=每天生产的螺栓数量×2. 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设、列、解、检、答等步骤. 2.思考:如果设x名工人生产螺母,那么列出方程是 2000x=2×1200(22-x) . 3.应用:(1)某童车厂生产由一个车身和三个车轮组成的童车,工厂有88名工人,每名工人每个星期可生产5个车身或9个车轮,问如何安排这些工人,使得他们每个星期生产的车身和车轮配套? 解:设安排x个工人生产车身,则生产车轮有(88-x)人,根据题意得:5x=(88-x)×9÷3. 去括号,得5x=88×3-3x, 移项且合并同类项,得8x=88×3, 系数化为1,得x=33. 故安排生产车轮有88-33=55(人). 答:安排33人生产车身,55人生产车轮. (2)完成教材P134练习第3题. [探究二:工程问题] 阅读教材P133-P134例2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工程问题中一般把总工作量看作什么? 答:看成单位1.   归纳:工程问题中一般用“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的关系考虑问题. 2.应用:(1)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30天,由乙单独做需50天,现由甲、乙共同完成这项工程且施工期间乙要休息14天,那么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几天? 解:设这项工程需要x天完成. 由题意,得x+(x-14)=1, 去分母,得5x+3(x-14)=150, 去括号,得5x+3x-42=15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8x=192, 系数化为1,得x=24. 答:完成这项工程需要24天. (2)完成教材P134练习第1、2题. 【仿例】检查一处住宅区的自来水管,甲单独完成需14天,乙单独完成需18天,丙单独完成需12天,前7天由甲、乙两人合作,但乙中途离开了一段时间,后两天乙、丙两人合作完成,问中途乙离开了几天? 解:设乙离开了x天,乙实际工作了(7-x+2)天,根据题意得:++=1,即-++=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x=3.答:乙中途离开了3天. 归纳:正确地表示出工作效率是解题的关键. [集中展示与交流]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序展示(表演、口述讲解或板书)学习成果,并将疑难问题展示在黑板上,小组之间就上述问题“释疑”或“兵教兵”. 2.教师肯定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