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新考向·生活常识】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以下物品可以随身携带的是( ) A.蔗糖 B.酒精 C.烟花 D.汽油 2.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应粘贴的消防安全图标是( ) A B C D 3.生活中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头朝上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容易燃烧,其原因是( ) A.氧气不足 B.没有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空气不足 4.中国致力于“碳中和”和“碳达峰”,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加大化石燃料消耗 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5.2024年4月17日,全球首颗用牡丹花提炼碳元素制作而成的钻石亮相洛阳。钻石就是打磨过的金刚石,构成下列物质的微观粒子与构成金刚石的微观粒子种类相同的是( ) A.干冰 B.铁 C.氯化钠 D.硫酸铜 6.(2024·苏州)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是( ) 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B.用扇子扇灭蜡烛的原因是降低其着火点 C.电线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浇灭 D.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7.可燃冰[主要成分为CH4·(H2O)n]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纯净物 B.可燃冰在海底不燃烧主要是因为温度太低 C.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8.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管道煤气有毒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C. 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是物理变化 D.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9. 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当室内或办公楼内发生火灾时,下列急救措施正确的是( ) A.迅速打开窗户通风 B.用水打湿毛巾捂住口鼻 C.乘坐电梯迅速逃生 D.直立身体贴墙有秩序撤离 10. 下图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 D.①③④ 11.【新考法·宏微结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2.下列做法不能落实“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 A.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化石能源 B.将火力发电厂的烟囱建的更高 C.推广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客车 D.用后随手关闭电源开关、关紧水龙头 13.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守恒观: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微粒观: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14.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为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是“氧化物” B.X点对应物质只有一种 C.Y点对应物质和CaCO3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H2CO3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5.某化学小组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二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0~300 s内,两个容器中酸的浓度均越来越小 B.0~100 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反应Ⅱ中0~100 s内产生的CO2比100~200 s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