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4637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团团圆圆过中秋

日期:2025-10-11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8247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素养,核心,导向,同步,教案,二年级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3.团团圆圆过中秋 本课内容分析 中秋节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节日,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明白中秋团圆的意义,激发学生重阳敬老、感恩丰收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关爱长翠,珍惜粮食,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不同节日及其庆祝方式,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多元。 本课有三个话题,分别是;“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节”和“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第一个话题“这样过中秋”,旨在从学生过中秋的方式与体验出发,引导他们了解不同家庭、不同地方过中秋的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教材呈现了人们过中秋节的几种方式:挑选月饼过中秋、中秋赏月猜谜、点亮灯笼祈福、海外华人敲锣打鼓庆中秋等,引导学生从不同庆祝方式中感受人们对中秋节的特殊情感,并回顾自己和家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从准备到庆祝都做了哪些事情。重点在于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特别是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在文化意义层面上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到中秋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第二个话题“中秋节,团圆夜”是在上一个话题基础上的延伸,聚焦中国人的文化———团圆。教材呈现了一则中秋故事,描述了家人期盼中秋节团圆的心情和愿望。通过让学生阅读此短文,引导他们讲述自己和家人过中秋节时的内心体验,体会“中秋节,团圆夜”的文化味道。绘本故事以留白结尾,提示学生可以续写诗歌。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学生既可以继续朗读自己已知的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句,也可以创作一两句儿歌,表达自己对中秋文化的理解。 第三个话题“秋天还有什么节日”是中秋节话题的拓展,拓展到对秋天其他节日的了解,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秋天丰富的节日,树立多元文化意识。课文概括性地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做好分享交流的准备。教学时让学生来当小小解说员,讲述自己了解到的有关重阳节的故事。教材呈现了“古人重阳思亲”“与爷爷一起登高”“一家人赏菊”这三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爱亲敬老之情。 本课围绕“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健全人格”三大核心素养展开教学,通过三个话题层层递进,从习俗认知、情感体验到文化拓展,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与社会价值。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游戏、手工、诵读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初步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通过角色扮演、交流分享等方式,体会家人间。爱与牵挂,学会用具体行动传递情感。 3.通过听故事、小组活动等方式,初步感悟传统节日的意义,如重阳节登高敬老、丰收节感恩劳动等,体会节日的多元化。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与习俗,感受节日氛围。 2.难点:在单元任务驱动下,将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活动设计(共1课时)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月光中浮现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秘宝箱,同时响起了音乐:“叮咚———同学们, 请注意!中秋月光里藏着第三张‘ 团圆微笑贴纸’,只有;细心的同学才能找到它!你们准备好了吗?” 预设:准备好啦! 教师追问:刚刚的画面里,你看到了什么?猜猜这张贴纸会和哪个节日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中秋”) 2.教师过渡:同学们注意!我们即将开始本课的任务———寻找团圆微笑贴纸!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团团圆圆过中秋。(板书:团团圆圆过中秋) 设计意图 以游戏化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快速聚焦学生注意力,将知识探索转化为趣味任务,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活动一 这样过中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