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4648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日期:2025-10-11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4270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素养,核心,导向,同步,教案,二年级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1.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本课内容分析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隶属于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美”。前两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与“家乡物产养育我”,从自然环境与物质产出层面,引领学生初步认识家乡,领略家乡的自然风光之美,知晓家乡丰富的物产资源,体会到家乡自然环境对自身生活的滋养,为学生构建起对家乡的初步认知框架。而本课将视角转向家乡的人文主体———家乡人,着重阐述家乡的人文环境如何塑造家乡人的品行。从单元整体架构来看,前两课是物质基础,本课是人文升华,共同助力学生从物与人的综合维度,形成对家乡全面、立体且完整的认知体系,进而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例如,家乡的山水孕育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家乡的物产影响着家乡人的职业选择,而家乡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形成了勤劳、朴实等优秀品质,彼此互相联系。 本课分为“生活在身边的人”“可敬的家乡人”两个话题,帮助学生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中对家乡人的认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对家乡人的了解及对他们劳动的认同;二是对家乡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认同。 “生活在身边的人”呈现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包括理发师王阿姨、快递员张叔叔等,意在引导学生感知身边这些人所提供的服务和给予的帮助,明白平凡劳动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懂得尊重和感恩身边默默付出的人,培养学生对身边劳动者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另外,教材还呈现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未见过面的人,如:通过停电后的来电、清晨的新鲜牛奶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背后默默付出的电力工人、送奶工等群体,还设置了让学生续写感谢的话、分享见闻以及探讨表达感谢方式的环节。这能拓宽学生视野,让他们认识到社会正常运转离不开众多幕后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恩之心以及对不同职业的理解与尊重。教材从生活场景入手,贴近学生实际,以小见大,由熟悉到陌生,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职业人的贡献,将道德认知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与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可敬的家乡人”通过修路的叔叔伯伯起早贪黑劳作、卖菜叔叔获评“诚信模范”等事例,呈现家乡不同职业的人的闪光点。修路工人体现了为公共事业辛勤付出的奉献精神,诚信卖菜叔叔展示了商业活动中的道德准则,让学生明白不同岗位的人都能以自身行动为家乡增光添彩,理解劳动价值与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另外,教材呈现校园志愿者姐姐坚持服务社会的故事,鼓励学生关注身边默默奉献的同龄人,学习其坚持和奉献精神。保安热心帮助他人,体现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榜样。课堂分享环节则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发现身边可敬之人,并在交流中深化他们所具有的些优秀品质的认知,激发学生向学习的愿望。设置“小调查”板块,让学生填写可敬的家乡人及其上榜理由、发现途径,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能力,将对家乡人的关注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实践,强化对家乡人物优秀品质的认知与感悟。本环节借助丰富的生活场景和实例,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发现家乡人的可敬之处,不仅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感,还通过榜样示范,助力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促进其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形成。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收集资料、分享交流等方式,了解身边的家乡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默默奉献的故事,清晰感知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能在语言和行为上体现对他们的理解与尊重。 2.借助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知晓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家乡名人,了解他们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所作的贡献,敬佩他们的拼搏精神和优秀品质。 3.开展小组讨论、主题演讲,深入探讨家乡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