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历史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时问:50分钟 满分:60分) 得分 评 卷 人 1.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 A. 传说 B. 文 献 C.化 石 D.影像 2(2024 ·安徽)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 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 A. 处于旧石器时代 B. 形成了早期国家 C. 出现了定居生活 D. 产生了贫富分化 3. (2024 ·重庆)在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 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 ) A.炎黄部落起源 B. 原始农耕生产 C. 史前制瓷技术 D. 大禹治水过程 4.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是 ( ) A. 长江中下游与辽河流域 B. 长江中下游与黄河流域 C. 长江中下游与海河流域 D. 长江中下游与淮河流域 5.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考古发现从属于 ( ) A. 仙人洞文化 B.龙山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仰韶文化 6. (2024 ·乐山)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 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 ) A. 华夏认同 B. 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 7. (2024 ·连云港)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 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 A. 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8.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共发现墓地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太、中、小 型,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燕墓主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 有。由此推断 ( ) A. 生产分工日趋精密 B. 手工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C. 黄河中游成为文化中心 D. 阶级分化日益严重 9.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 A. 黄帝和尧 B. 尧和舜 C. 炎帝和舜 D. 炎帝和黄帝 10.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 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 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 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 得分 评卷人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重要遗址。(3分)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 (2)距今约6000年,位于陕西西安东部的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遗——— (3)距今约4300—4000年的遗址,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5分) (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够制成如砍砸器等不同类型的工具的古人类——— (2)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的晚期智人 — (3)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 — (4)外城的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遗——— (5)“三过其门而不人”,舍小家为大家的贤能首领——— 13.列举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农耕居民及种植的典型粮食作物各一例。(4分) (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4.列举距今5000年左右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的三个大河流域。(3;分) 得分 评卷人 15.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 图二 )图一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对应的遗址是什么。描述其居民的房屋样式。(2分) (2)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对应的遗址是什么。描述其居民的房屋样式。(2分) (3)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