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网) 第二课时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目录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某养殖场要用10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鸡舍,怎样设计才能 使鸡舍面积最大? 【问题】 实例中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求解? 知识点 基本不等式与最值 当 x , y 均为正数时,下面的命题均成立: (1)若 x + y = s ( s 为定值),则当且仅当 x = y 时, xy 取得最大 值 ; (2)若 xy = p ( p 为定值),则当且仅当 x = y 时, x + y 取得最小 值 . 提醒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牢记一正、二定、三相等: ①一正:各项必须为正;②二定:各项之和或各项之积为定 值;③三相等:必须验证取等号时条件是否具备. 2 1. 如图所示,矩形 ABCD 的边 AB 靠在墙 PQ 上,另外三边是由篱笆围 成的.若该矩形的面积为4,则围成矩形 ABCD 所需要篱笆的( ) A. 最小长度为8 C. 最大长度为8 解析: 设 BC = a , a >0, CD = b , b >0,则 ab =4,所以围 成矩形 ABCD 所需要的篱笆长度为2 a + b =2 a + ≥2 =4 ,当且仅当2 a = ,即 a = 时取等号,此时长度取得最小值4 .故选B. 2. 已知0< x <1,则 x (1- x )的最大值为 ,此时 x = . 解析:因为0< x <1,所以1- x >0,所以 x (1- x )≤ = = ,当且仅当 x =1- x ,即 x = 时“=” 成立,即当 x = 时, x (1- x )取得最大值 .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 题型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1】 (1)已知 x < ,求 y =4 x -2+ 的最大值; 解:∵ x < ,∴5-4 x >0, ∴ y =4 x -2+ =- +3≤-2+3=1, 当且仅当5-4 x = ,即 x =1时,等号成立, 故当 x =1时, ymax=1. (2)已知0< x < ,求 y = x (1-2 x )的最大值; 解:∵0< x < ,∴1-2 x >0, ∴ y = ×2 x (1-2 x )≤ × = × = ,∴当且 仅当2 x =1-2 x ,即 x = 时, ymax= . (3)当 x >0时,求函数 y = 的最大值. 解:∵ x >0,∴ = ≤ =1,当且仅当 x = ,即 x =1 时取等号.故函数 y = 的最大值为1. 通性通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通过恒等变形及配凑,使“和”或“积”为定 值.常见的变形方法有拆、并、配. (1)拆———裂项拆项:对分子的次数不低于分母次数的分式进行整 式分离———分离成整式与“真分式”的和,再根据分式中分母 的情况对整式进行拆项,为应用基本不等式凑定积创造条件; (2)并———分组并项:目的是分组后各组可以单独应用基本不等 式,或分组后先对一组应用基本不等式,再在组与组之间应用 基本不等式得出最值; (3)配———配式配系数:有时为了挖掘出“积”或“和”为定值, 常常需要根据题设条件采取合理配式、配系数的方法,使配式 与待求式相乘后可以应用基本不等式得出定值,或配以恰当的 系数后,使积式中的各项之和为定值. 【跟踪训练】 1.3 x2+ 的最小值是( ) B. 3 解析: 3 x2+ =3( x2+1)+ -3≥2 -3=2 -3=6 -3,当且仅当 x2= - 1时等号成立,故选D. 2. 已知 a >0, b >0,则4 a + b + 的最小值是( ) A. 2 C. 4 D. 5 解析: ∵ a >0, b >0,∴4 a + b + ≥2 + =4 + ≥2 =4,当且仅当即 a = , b =1 时,等号成立,此时4 a + b + 取得最小值4. 题型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条件最值 【例2】 已知 x >0, y >0,且 + =1,求 x + y 的最小值. 解:∵ x >0, y >0, + =1, ∴ x + y = ( x + y ) = + +10≥6+10=16, 当且仅当 = ,即 x =4, y =12时,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