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5754

【新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号手与鼓手》(聆听)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405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格式,聆听,号手与鼓手,上册,第四
  • cover
《号手与鼓手》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a.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合的动作进行表演。b.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角色扮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a.聆听音乐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和不同。b.能对三拍子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c.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于音乐,不打扰他人。 学习任务3:情景表演a.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或即兴表演,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教材分析 《号手与鼓手》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儿童游戏》中的第一首乐曲,又名《喇叭与铜鼓》。乐曲为c小调,4/4拍,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音乐通过明快的旋律和富有动感的节奏,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吹奏喇叭、敲击铜鼓列队行进的可爱场景。作品结构清晰,乐器音色对比鲜明,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发展节奏感和乐器音色辨别能力的优秀欣赏教材。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对进行曲风格的乐曲和乐器演奏充满兴趣。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音乐聆听习惯,能分辨明显的音乐情绪,但对乐器音色的细致辨别和音乐结构的感知仍需引导。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但需要教师提供具体明确的活动指导。 二、学习目标 1.能感受并描述乐曲明朗的进行曲风格,辨别小号与鼓的音色特点。 2.能用肢体动作模仿号手与鼓手的演奏姿态,并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 3.能根据音乐情绪和乐器音色变化,创编简单的表演动作。 4.了解乐曲创作背景,感受音乐中表现的童真童趣。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受进行曲风格,辨别小号与鼓的音色特点。 学习难点:准确听辨乐器音色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4.了解乐曲创作背景,感受音乐中表现的童真童趣。 导入部分 1. 随音乐节奏整齐踏步,感受进行曲的韵律 2. 积极回答:“很精神”“想排队走路”“像军人走路” 3. 仔细观察图片,准确说出:“小号”和“鼓” 4. 认真聆听作品背景介绍,产生浓厚兴趣 1. 律动导入 播放《土耳其进行曲》前奏:“请同学们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踏步。注意听音乐的节奏,让我们踩着节拍走起来!” 2. 启发思考 师:“刚才我们听着音乐踏步时,感觉怎么样?这首音乐让我们想做什么动作?” 3. 揭示乐器 展示号手与鼓手演奏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小音乐家在演奏什么乐器?谁在吹奏?谁在敲击?” 4. 介绍作品 师:“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号手与鼓手》,是法国作曲家比才专门为孩子们创作的。他非常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养的音乐。” 能随音乐节拍准确踏步,能正确识别乐器图片。 1.能感受并描述乐曲明朗的进行曲风格,辨别小号与鼓的音色特点。 2.能用肢体动作模仿号手与鼓手的演奏姿态,并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 3.能根据音乐情绪和乐器音色变化,创编简单的表演动作。 新知新学 活动一:初听感知 安静专注地聆听,听后描述感受:“神气”“有力”“欢快”,说出听到的主要乐器 活动二:音色探究 1.仔细辨别音色: 小号:明亮、穿透力强、像在呼喊 2.鼓:厚重、有冲击力、像在打雷 3对比:小号高亢,鼓低沉 活动三:结构分析 发现乐曲结构特点: 乐器交替出现 有时独奏有时合奏 音量有强有弱 活动四:律动体验 准确随音乐变换动作: 吹奏动作:挺胸抬头,精神饱满 敲击动作:节奏准确,力度恰当。 活动一:初听感知 师:“请闭上眼睛完整聆听乐曲,思考两个问题:这首乐曲带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活动二:音色探究 1.播放小号独奏片段:“这是铜管乐器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