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6791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10-1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79046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古诗三首-暮江吟,PPT,19张,教学课件,上册
  • cover
(课件网) 诗中寻景,妙悟观察之趣 -- 9《古诗三首-暮江吟》 课时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会认“暮、瑟”等生字,会写“暮、吟”等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句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古诗;3、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残阳、瑟瑟、可怜、真珠”等重点字词的含-1-义,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意思。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通过分析“铺”字与“照”“洒”等字的区别,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准性,培养对比分析能力;2、 结合诗句想象夕阳映江、露似珍珠、月似弯弓的画面,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3、思考诗人从日暮到夜晚的观察顺序,理解“连续观察”的特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1、感受诗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色彩美、“露似真珠月似弓”的形态美,体会古诗描绘的自然之美;2、 赏析诗人运用比喻(露珠比珍珠、新月比弯弓)的修辞手法,感受诗歌表达的生动性;3、尝试模仿古诗的观察角度,用文字描绘校园中的一处景物,创造简单的写景片段。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1、了解古诗“吟”这一体裁特点,初步感知古代诗歌的体裁文化;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白居易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古人“寄情于景”的文学传统;3、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传承中华民族热爱自然、细致观察生活的文化基因。 任务二 探秘爬山虎, 解锁连续观察密码 任务三 走进蟋蟀宅, 感受长期观察魅力 任务四 笔尖记趣, 绽放观察成果之花 任务一 诗中寻景, 妙悟观察之趣 《古诗三首》 词句段运用 自然观察家的探秘之旅 《爬山虎的脚》 口语交际 《蟋蟀的住宅》 词句段运用 习作 《我的观察日记》 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 任务一:诗中寻景,妙悟观察之趣 诗人观察到了哪些景物?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诗人是怎么观察这些景物的?(时间变化+视角转换 第1颗星) 活动一: 诗中觅景,解锁观察视角 mù sè 暮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活动二:佳句品趣,发现生动表达 思考:把“铺”换成“照”或者“射”可以吗? 为什么?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草铺横野六七里” --唐 吕岩 绿 黄 活动二:佳句品趣,发现生动表达 这两句的“铺”字又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活动二:佳句品趣,发现生动表达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活动二:佳句品趣,发现生动表达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秋空犹胜春光好,翠叶烧丹绿树红。” ———金朋说 《秋山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 此诗作于约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廷政治昏暗,党派斗争激烈,诗人在朝廷中尝尽苦楚,自请外任。离开朝廷后,他心情轻松畅快,沿途欣赏美景,写下此诗。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补充资料: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一道( )( )铺水中, 半江( )(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似( )( )似( )。 填一填,背一背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暮江吟 唐--白居易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活动二:佳句品趣,发现精准表达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古诗名称 观察者 观察对象 观察角度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白居易 夕阳 江水 露珠 月亮 傍晚--夜晚 江面--地面--天空 课后作业: 化身为 “校园观察家” 1、走进校园的任意一个角落,学诗人的样子观察景物,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