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7292

部编24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导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5次 大小:10813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部编,24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课
  • cover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建构】 【基础 主干落实】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无理的修约主张,被清政府拒绝。 (2)直接原因(借口):1856年,英国和法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英国)和“马神甫事件”(法国)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侵略者:英国、法国(主凶);俄国、美国 (帮凶) 4.过程: 第一阶段: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2)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对广州实施军事管制。1858年4月,英法联军舰队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美俄两国舰队借口调停,也跟随北上。6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以“洋药”进口的名义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第二阶段: (1)1859年6月,英、法公使借进京换约之机炮轰大沽炮台,再次挑起战事。守卫炮台的清军奋起反击,重创英法舰队。 (2)1860年8月,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皇帝让他的弟弟奕 (xīn)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然后放火烧毁。大火连烧三天,浓烟遮天蔽日。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3)随后,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奕诉被迫与英、法两国代表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于1860年10月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9世纪50年代,俄国开始大肆向中国东北和西北扩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在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接受1858年黑龙江地方签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9世纪60年代,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 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同步练习】 基础题: 1.下列是近代史学者夏笠一部遗著的部分目录,可见这几章研究的是( ) 第一章鸦片战争以后十年间国际国内形势与中外关系 第二章英、美、法“修约”交涉 …… 第四章英法联军攻占广州 第五章第一次大沽口之战与《天津条约》、《瑷珲条约》的签订 A.中法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2.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下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虎门销烟 B.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3.某位历史学家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以不同面目出现的侵略中国的强盗帮凶中,俄国实际上成了获取赃物最多的一个强盗。”其依据是俄国( ) A.割占香港岛 B.劫掠北京城 C.强占北方大片领土 D.驻兵东交民巷 4.观察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据此可知( ) A.西方经济侵略方式转为了资本输出 B.中国沿海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