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2025.01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郧县人的发现进一步实证了我国( ) A. 百万年人类史 B. 五千多年文明史 C. 一万年文化史 D. 阶级社会发展史 2. 如表是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骨哨。据此可推知,河姆渡人( ) 骨哨吹响之时,发出的声音正是鹿鸣的声音。专家认为这种骨哨子就是当时河姆渡人用来猎鹿的工具,以声音对其进行诱引。 A. 音乐素养的提高 B. 从事稻作农业 C. 生产工具的进步 D. 过着定居生活 3. 如图为山东日照出土的蛋壳黑陶杯,工艺精美,器壁最薄处不足1毫米( ) A. 贫富分化明显 B. 制陶工艺达到较高水平 C. 制瓷技术先进 D. 大汶口文化得到了传承 4. 据《左传》记载,夏启镇压了争夺王位的有扈氏,并召集各方国首领,确立了夏启“共主”的地位,史称“钧台之享”。“钧台之享”( ) A.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B. 继承了举贤禅让的做法 C. 建立了奴隶制王朝 D. 确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5. 周王朝立“七十一国”,姬姓子弟占绝大多数,其中武王幼弟康叔封于卫、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西周统治者实施该措施的目的是( ) A. 发展地方经济 B. 巩固周王统治 C. 推行郡县制度 D. 维护统一局面 6. 到楚庄王时期,楚国由中原诸侯国眼里南方蛮夷,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的一部分,这一变化( ) A. 加快国家走向统一 B. 推动楚国称霸中原 C. 促进民族文化交融 D. 破坏人民安定生活 7. 相比夏商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山林得到开发,农业实现深耕细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争霸战争不断 B. 手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C. 变法政策鼓励 D.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8. 根据如表,各诸侯国变法共同目的是( ) 史事 诸侯国 主要内容 李悝变法 魏国 发展生产,稳定市场。 吴起变法 楚国 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商鞅变法 秦国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A. 富国强兵 B. 增强军事 C. 发展经济 D. 打压贵族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中这些话语反映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A. 法 B. 道 C. 礼 D. 仁 10. “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可以佐证商朝为信史的遗物是( ) A. B. C. D. 11. 《诗经》中的作品或反映民俗民情,或歌颂美好爱情,或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这表明该诗集( ) A. 保存先秦史料 B. 作者来源广泛 C. 注重形式格律 D. 关注社会现实 12. 关注教材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下图中横线处应为( ) 秦汉时期:_____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 A.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3.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举措( ) A. 促进水路交通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推动经济交流 D. 加速秦朝灭亡 14. 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至文景时期,“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一变化是因为西汉实行( ) A. 休养生息 B. 和亲 C. 轻徭薄赋 D. 削藩 15. “大农(大司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