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9304

第15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2502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5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 cover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名词解释】 “左”倾与右倾:“左”倾指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无论是“左”倾还是右倾,它们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都把主观和客观分裂开来,使认识与实践脱离。 【基础过关】 原因 (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 1934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遵义会议精神: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方针、路线、政策问题) 路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特点:历时长、规模大、行程长、环境险恶、战斗激烈) 结束 (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三大主力会师 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毛泽东曾称“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伟大长征精神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决定( ) A.坚守中央革命根据地 B.发动武装起义 C.御敌于国门之外 D.进行战略转移 2.下图是小明制作的读书摘要卡片,该读书摘要涉及的会议是( ) 读书摘要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3.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1935年5月初,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从云南禄劝皎平渡口顺利渡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挥师北上。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 ) A.强渡湘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4.长征中的标语是红军的一把精神利剑。下图标语反映了长征( ) A.调整了斗争策略 B.播下了革命种子 C.完成了战略转移 D.保存了骨干力量 5.歌曲是时代的产物,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