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9662

北师大版二上3.2《儿童乐园》(教案)

日期:2025-10-1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6761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儿童乐园,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儿童乐园》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本课内容对应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中 “数与代数” 领域的第一学段(1-3年级)的内容要求。探索并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运算。能根据具体情境,将同数连加的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会读写乘法算式,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建立乘法的数感。认识乘号,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这是发展符号意识的重要一步。从“小飞机”、“候车区”、“小火车”等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几个几”的数学模型,并用乘法算式进行表达。 在解决“有多少人”的实际问题中,体会引入乘法的必要性,感受乘法计算的简便性。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乘法初步认识的 起始课和种子课,地位至关重要。以“儿童乐园”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引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小飞机中人数通过2+2+2=6引入2×3=6,明确介绍乘号、乘数、积及各部分名称。通过候车区中的人数4+4=8和2+2+2+2=8两个角度,渗透乘法的交换律思想(4×2=8和2×4=8),并强调“横着看、竖着看,结果一样”而小火车中的人数,算式直接给出6×4=24,但通过提问“6从哪儿来?4表示什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几个几”。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特别是连加运算,这为学习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具备了简单的看图识图能力。学生对“儿童乐园”中排队、分组的情境有生活经验,便于理解“每份同样多”的现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因此,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画一画”、“说一说”等操作和语言表达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核心素养目标 1.经历把相同数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初步建立乘法模型,发展模型意识。 2.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简便性,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儿童乐园吗?喜欢去那里玩吗? 现在也有好多小朋友在儿童乐园里玩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学生:去过, 喜欢。 通过生活情境“儿童乐园”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营造轻松真实的学习氛围,为后续数学探究活动做好心理与认知铺垫。 二、探究 探究一:认识乘法算式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认识乘法算式。 (1)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师:我们看到第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如何解决? 小组讨论: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①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列出加法算式。 ② 观察算式的特点,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 ③ 在小组内交流。 师:怎么求坐小飞机的人数呢? 师:3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2+2+2 3个2相加=6 ―→2×3=6 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  3 = 6(人)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2×3读作2乘3。 师介绍:2×3表示的是3个2相加,2×3=6读作2乘3等于6。“×”是乘号,乘号两边的是乘数,得到的结果是积。 师:我们的加法算式中没有3,但是乘法算式里却有3,你知道这个3是哪里来的吗?2又表示什么? 师:对,你观察能力真强,看来你是通过观察图片知道3是指3架小飞机,如果不看这幅图,只看这一道加法算式,你知道3是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