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0735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4张PPT)

日期:2025-10-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248753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管理
  • cover
(课件网)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 单元导言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中国科举制影响 影响中国公务员制度 各国制度相互学习、借鉴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选官制度 考核制度 监察制度 时空坐标 西周-春秋 战国 秦朝 两汉 魏晋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世官制 举荐 军功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察举制 九品 中正制 科举制 上计制 御史大夫 刺史 制度 吏部 御史台 台谏 合一 御史台 行御史台 肃政廉访司 考满 六科 考课 都察院 古代官员管理:考核与监察制度 古代官员选拔:选官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纲要链接 (上)第1、2、3、4、5、7、9、10、13、14课 (魏文侯变法)“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 、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刘向《说苑》 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商君为发于秦,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汉书》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部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品。 ———《通典·选举典》 初识古代选官制度…… 世官制: 世袭为官,血缘固化 军功爵制: 军功授官,战时选官 客卿制: 尚贤潮流,举荐为官 察举制: 考察推荐,品行才学 九品中正制: 评定授官,注重门第 科举制: 分科考试,才学做官 “官,吏事君也” “吏,治人者也” 习惯上官吏一般用来形 容官员,但在古代“官”与“吏”不同,官就是官,吏就是吏。用今天的话来说,“官”是需要选举的人员,“吏”就是公务员。 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称幕僚,身份其实是民。吏的来源很复杂:很多没有科举能力的人开始从幕,并形成了固定的群体。 师爷是高级幕僚,衙役就是低级幕僚。他们是官府中的“服役人员”,提供知识和技术性服务而已。胥吏不能当御史(监察官),也不能考进士。 官就是正职,即长官; 僚就是副职,即僚属; 吏就是办事员,即胥吏。 官和僚有品级,叫“品官”;自隋以后,官和僚都由中央统一任命,称“朝廷命官”,需经科举、军功得来的。 官 . 僚 . 吏 1.西周至春秋 (1)标准:血缘 (2)特点:官位世袭(贵族政治垄断和特权) (3)影响:贵族世代垄断高官。(血缘) 形成贵族政治。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4)局限性:重血缘、轻才能 世官制 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从世官制向荐举功劳制的转变 血缘 尚贤 概念:世官制是夏商周至春秋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高官世代相袭,官位与血缘结合,与奴隶社会的宗法制、分封制相适应。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注意: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世官制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而言,世官制并不等于世职,并不局限于某家族担任某一固定官职。世卿世禄制是爵位和禄田的世袭制度,父死子继,世代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