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七 七 事 变 与 全 民 族 抗 战 第十七课 01 七七事变 02 第二次国共合作 03 淞沪会战 04 南京大屠杀 目 录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体会淞沪会战的过程和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习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7月8日凌晨2时,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凌晨4时50分,日军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攻城第一枪;同一天内,日军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英勇抵抗;北平当局令驻军坚守卢沟桥,国民政府外交部向日本大使提出口头抗议。 为侵华找借口 7月28日,日军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发起猛烈攻击,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中国守军伤亡2000余人,北平沦陷。北平保卫战失败,佟麟阁、赵登禹将军壮烈牺牲。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佟麟阁 赵登禹 七七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对华侵略,在七七事变以前和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从局部性侵略发展到全面侵华。———金冲及《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端》(2017年7月7日) 庐山谈话 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共产党宣布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决心抗日 七七事变 第二次 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共分别发表抗日声明,两党相互协议决定: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叶挺 过程 第二次国共合作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1937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对国民党做出许多让步、妥协,促成合作。 最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没有政权合作,没有军队合作 (共产党没有政权和军队) 有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 阶级成分:工农、小资、民资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放弃了领导权 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共合作) 标志:《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有政权合作,有军队合作 没有共同纲领(临时协商) 阶级成分:工农、小资、民资、地主、大资产阶级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争取领导权 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八一三事变 下一站攻打上海地区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87、88师等部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