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2616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练习(有解析)

日期:2025-11-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1977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数量,解析,练习,因素,变化
  • cover
第2周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 1.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光照的年节律变化是一些动物迁徙的影响因素,可以影响种群的迁入率、迁出率 B.昆虫的孵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倒春寒的低温会影响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 C.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在干旱时所有动植物种群数量都会下降 D.某些昆虫在遭受寒流时无论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可能死亡 2.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B.环境不受破坏时,种群数量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C.森林中不同植物之间争夺阳光,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有影响 D.捕食、竞争都体现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 3.某湖泊中生活着鲈鱼和短吻鳄等,短吻鳄会捕食鲈鱼。当地渔民为提高鲈鱼产量而大量捕杀短吻鳄,在短吻鳄被捕杀几乎绝迹后,鲈鱼种群数量却下降了。下列解释最不合理的是(  ) A.气候变化造成鲈鱼的食物短缺 B.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猎物以鲈鱼为食 C.捕杀短吻鳄前鲈鱼的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D.当地渔民捕捞鲈鱼所使用的渔网网眼偏小 4.如图为某种昆虫在双因素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B.据图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可知,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 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 C.由图可知该昆虫生活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 ℃左右 D.该昆虫在湿度为90%左右,温度为32.5 ℃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 5.毛束象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南方等地的害虫,喜食植物嫩梢、幼叶。研究人员对西双版纳植物园的毛束象种群进行了研究,该地只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月—翌年4月)。研究发现毛束象成虫危害主要发生期为4—10月,有2个活动高峰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调查毛束象的种群数量时,应选择病害较重的植物进行统计 B.b点对应数量小于a点对应数量,可能是b点时幼叶成熟,食物来源减少所致 C.调查结果说明毛束象种群数量受干旱、气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较大 D.为有效防治毛束象,应在5月10日之前控制毛束象的种群密度 6.密度制约因素可影响种群数量。将多对果蝇置于一个瓶中并供应一 定量食物时,每对果蝇每天产出的后代存活数量及成虫寿命与果蝇种 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时间内,此瓶中果蝇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引起图示效应的密度制约因素均为生物因素 C.该果蝇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与种群密度无关 D.种群密度超过30以后,果蝇成虫寿命迅速下降 7.图中曲线乙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乙显示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为“S”形增长 B.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丙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 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一般情况下,气候是影响曲线乙中ab段波动的外界因素之一 D.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甲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食物来源变少 8.我国古书早有“旱极而蝗”的记载,为治理蝗灾,我国古代人们总结出很多方法:五代时期“……等县蝗……寻为鸲鹆食之皆尽,赦禁罗弋鸲鹆”,意思是引入鸲鹆能防治蝗虫,禁止捕捉鸲鹆;明代时期“然蝗虫之所至……独不食芋桑与水中菱芡,宜广种此”,意思是蝗虫经过的地方,唯独不啃食芋桑和水中菱芡,因此可以大量种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死亡,蝗虫因缺乏食物而使种群数量下降 B.引入并保护鸲鹆的目的是增加蝗虫天敌数量,属于生物防治 C.上述防治措施都能有效降低蝗虫的K值 D.气候因素是影响蝗虫种群数量的最主要因素 9.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