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2743

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3.2 透镜(培优讲义)-苏科版(2024)

日期:2025-10-1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00995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透镜,培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透镜(培优讲义) 目录 TOC \o "1-2" \h \u HYPERLINK \l "_Toc8888" 【重难题型讲解】 1 HYPERLINK \l "_Toc26285" 题型1 透镜的概念 1 HYPERLINK \l "_Toc20031" 题型2 透镜对光的作用 3 HYPERLINK \l "_Toc9671" 【能力培优练】 10 HYPERLINK \l "_Toc3787" 【链接中考】 12 【重难题型讲解】 题型1 透镜的概念 一、知识详细的解释 : 1、定义 :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如玻璃或树脂)制成的光学元件,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2、分类与结构 : ①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形状类似凸起),又称会聚透镜(A、B、C)。 ②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形状类似凹陷),又称发散透镜(D、E、F)。 3、关键要素 : ①光心(O):透镜中心点,光线通过时不改变方向。 ②主光轴: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的假想直线(图中中间线)。 ③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会聚点(凸透镜)或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凹透镜)。 ④焦距(f):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初中仅定性使用,不涉及计算)。 二、核心的考点 :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物理特征辨识(厚度差异) 标注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 示意图识别(如透镜截面图分类) 三、易错点 : 错误做法 :混淆凹凸透镜特征(如将“边缘厚”当作凸透镜)。 正确做法 :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口诀:凸厚凹薄)。 错误做法 :认为“所有光线通过光心都偏折”。 正确做法 : 通过光心(O)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不折射)。 错误做法 :标注焦点时忽略虚焦点(凹透镜焦点为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交点)。 正确做法 : 凸透镜:实焦点(光线实际会聚),符号F 凹透镜:虚焦点(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符号F (需用虚线延长) 四、总结性概括 : 透镜分为凸透镜(会聚光,中厚边薄)和凹透镜(发散光,中薄边厚),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焦点位置由平行光折射后确定。 【典例1-1】晋代《博物志》中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 以艾承其影,则其火”的用冰块取火的发明记载,其实质是将冰块制作成( ) A.平面镜 B.球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变式训练1下列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凹面镜的是(  ) A. B. C. D.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切成三部分,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①②③ 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的六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典例1-2】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F的距离越短,说明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 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会聚于F点 C.O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 D.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透镜对光不具有会聚作用 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B.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是某个同学测凸透镜焦距的场景,纸上出现一个光斑,关于此光斑处是否是焦点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稍稍降低透镜,光斑变小,则此光斑处是焦点位置。 B.如果稍稍降低透镜,光斑变大,则此光斑处是焦点位置。 C.如果稍稍抬高透镜,光斑变大,则此光斑处是焦点位置。 D.如果稍稍抬高透镜,光斑变大,稍稍降低透镜,光斑也变大,则此光斑处是焦点位置。 变式训练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B.透镜的光心一定在它的主光轴上 C.两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D.通过凹透镜的两束光一定不能相交于一点 【典例1-3】小明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