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五上二单元《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秉承《史记》将事件置于复杂社会背景中的叙事特色,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全文脉络清晰,故事曲折完整,富有历史厚重感。文章人物形象生动,重点刻画了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一代名相蔺相如,同时又塑造了战功赫赫、性格直率又勇于改过的一代名将廉颇。“将相和”故事中所彰显的“以和为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是“提高阅读的速度”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在第一篇课文“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的基础上,学习“连词成句地读”,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对“连词成句地读”,学生缺少感性认知和自觉实践,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同时,结合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的要求,教学设计宜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具体感知“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并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觉运用此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借助具体事例感受人物形象,并通过即时评价,促进学生的阅读反思,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阅读速度相差较大,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文章篇幅较长,要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的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字,读准“强、划、削”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2个 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能借助三个故事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结合具体的事例说出对蔺相如、廉颇的印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廉、璧”生字,读准“强、削”等多音字。 2.学习运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探究学习中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结合具体事例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等形象。 一、温故知新,巧妙导入 1.回忆《搭石》一课,唤醒已有经验: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为了检测大家学到这个方法没有,我们来快速读一读这段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文字: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十余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师过渡:今天我们来走进一个出自《史记》的故事《将相和》。请大家用上节课学到的快速阅读方法读这篇课文,课文大约1600字,在5分钟左右读完。 揭示课文题目,明确学习要求:巩固已学方法的同时,继续学习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3.出示课后练习二学习连词成句的看。 4.初步体验"连词成句地读",了解故事背景。 (1)闪现和故事背景相关的文字,交流一眼看到的内容,了解故事背景。 师: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快速默读屏幕中闪现的文字,看看你一眼看到了哪些内容。 预设: 生:我看到了“公元304年前”,因为这是个数字,让我觉得很显眼。 生:我比他多看到了朝代是“秦国”。 师总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眼看到的内容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同学一目一词地读,有的同学是一目多词地读,还有的同学更厉害,就像中间那位男生,他已经一目一句地读了。 比较不同视域的阅读,知道“连词成句地读”的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