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距今约 170万年 距今约 3万年 距今约 70万-20万年 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距今约 7000-5000年 距今约 5000年 北京人 元谋人 新石器早期 新石器晚期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知识梳理 原始农业 稻作农业 旱作农业 遗址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居住房屋 原始 农业 农作物 工具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约7000年 约6000年 浙江余姚 干栏式建筑 水稻 以猪、狗为主 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猪纹陶钵)、玉器、乐器,会雕刻。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粟、黍 磨制石器、骨器(骨耜) 会制作陶器(人面鱼纹彩陶盆),会纺织制衣。 长江流域 陕西西安 (更早) 课前复习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 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河南郑州炎黄雕像 1.通过良渚、陶寺遗址,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历史解释) 3. 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 4.能够知道及分辨不同的史料类型。 学习目标 位于河南郑州的炎帝(右)、黄帝(左)雕像 图中巨型雕像是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形象他们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特征是怎样的?古老的传说中有炎帝、黄帝、尧、舜、禹的故事,这些传说又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思考: 判断“文明” 的标志 有哪些? (1)考古学上的标准: 城市出现 (2)政治文明的标准: 国家出现 (3)精神文明的标准: 文字出现 (4)物质文明的标准: 金属工具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早期国家形成的背景: ①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②社会成员之间分化加剧,出现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 ③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形成了早期国家。 戈:兵器 口:人口 一:土地 大口:疆域界限及范围 【任务】归纳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农牧业 大发展 剩余 产品 私有制 贫富 分化 阶级 统治者 被统治者 征服者 被征服者 政府 军队监狱 公共权力 国家产生 2、人类进入社会文明的标志: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女神像 牛河梁遗址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8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你能从以下考古发现,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早期国家呈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 结论: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祭坛、女神庙和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① ② ③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观看视频,了解良渚古城的概况 (一)良渚古城 距今约5300-4300年 浙江余杭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300m 630m 2.工程建设: 【教材研读】阅读教材P16页 完成下列内容。 1.时间、地点: 二、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 ①内城: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②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任务四】阅读分析材料,概况其特点有哪些? 3.特 点: 二、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 材料1: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材料2: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