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课题 18 古诗三首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学生背诵诗词。课件出示诗词,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3.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再一次领略江南的春天美景。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中“江”特指长江。“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后世称他为“杜紫微”。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山行》《清明》《阿房宫赋》等。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①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③边读边思考: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请用“__”把这些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④学生交流。 预设: (1)景物: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寺、楼台、烟雨。相机指导写“莺”: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鸟”,使整个字看起来平衡、稳定。 (2)诗的大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 学习前两句诗———晴景,写今。 ①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