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9106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13101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9月,试卷,化学,质量检测,第二次,重庆市
  • cover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文物的主要材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青铜礼器四羊方尊 B.木雕罗汉像 C.白釉贴花带盖瓶 D.丝质素纱禅衣 A.A B.B C.C D.D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的模型: B.顺式聚异戊二烯结构简式: C.中子数为9的O原子: D.氯化氢的电子式: 3.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正确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于红酒杀菌消毒 B.浓硫酸有吸水性,能用来干燥氨气 C.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在呼吸面具中用作供氧剂 D.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并且有硬度和柔韧度,可作光导纤维 4.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锈: B.通入中: C.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D.钠和水反应: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制备过程涉及的物质转化均可实现的是 A.金属铝的制备:溶液 B.氯碱工业:粗盐溶液 C.制备高纯硅: D.硝酸工业: 6.物质性质与组成元素的性质有关。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差异主要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性质差异 主要原因 A 氧化性:Cl2>Br2 非金属性:Cl>Br B 沸点:H2O>CH4 电负性:O>C C 硬度:金刚石>晶体硅 原子半径:Si>C D 稳定性:HF>NH3 键能:H—F>N—H A.A B.B C.C D.D 7.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B.溶液中,含有的数为 C.反应①中每消耗,生成的分子数为 D.反应②中当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 8.下列各组分子的空间构型和极性均相同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 9.萤石()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边长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晶胞中X表示 B.该晶胞中的配位数为4 C.该晶胞中含有的数目为12 D.该晶胞中和的最短距离为 10.化合物Z是合成药物非奈利酮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分子式是 B.相同温度下,X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Y在水中的溶解度 C.不可以用红外光谱鉴别X、Y、Z D.X、Y、Z分别与足量加成后的产物中手性碳原子个数相同 11.Q为中学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其与M、N两种酸的浓溶液反应生成A、B、C、D四种氧化物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已知常温下D为红棕色气体,C为温室气体,M的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浓度降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B.D可形成酸雨 C.反应①、②中均体现了酸性和强氧化性 D.常温下可用铁质容器盛装或的浓溶液 12.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戊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元素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的,甲和丙同族。乙和丁同族,乙和丁的原子序数之和是甲和丙的2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上述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丙 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乙>丁>丙 C.甲和乙、丁、戊均只能形成一种共价型化合物 D.乙和戊形成的某种化合物是常用的消毒剂 13.利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设计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氧化性 B.除去中混有的气体 C.配制草酸溶液 D.制备 A.A B.B C.C D.D 14.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溶于水显酸性且没有漂白性 B 向久置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部分被氧化 C 和中均分别加入溶液和盐酸,只溶于盐酸,都能溶 比碱性强 D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点燃后有爆鸣声 具有氧化性 A.A B.B C.C D.D 二、解答题 15.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如下图: (1)属于 区元素,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