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9678

3.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同步练习 (含解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8517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构成,质的,微观粒子,同步,练习,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均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下列粒子中质量最小的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分子 3.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H2O2 B.O2 C.KMnO4 D.NO2 4.Og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其核外电子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7,则Og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A.297 B.415 C.179 D.118 5.根据如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稀有气体原子 B.乙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丙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 D.乙、丁的化学性质相似 6.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有粒子可表示为 A. B. C. D. 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8.“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B 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水烧开时,壶盖被顶开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氧气可供给呼吸,臭氧却不能 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9.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 ) 事实 解释 A 食盐溶于水不溶于油 微粒间相互作用不同 B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 分子运动加快 C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A.A B.B C.C D.D 10.如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11.某同学检查甲装置的气密性,瓶内压强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0s—20s的操作是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 B.20s—60s压强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C.60s—80s是该同学松开了注射器的活塞 D.0s—80s瓶内分子间的间隔先变小后变大 12.下列微粒中,与F﹣具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是 A.F B.OH﹣ C.CH4 D.Na+ 二、非选择题 13.山西的酒文化、醋文化驰名中外,陈年老酒,醇香四溢,从微观角度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4.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 、 等构成的,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汞是由 构成的,水是由 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15.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以氧原子为例) (1)圆圈表示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 ,“+”表示 。 (2)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 16.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装置。 【实验原理】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且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水分子的运动速率,氨分子从浓氨水中 到空气中,又进入酚酞溶液中,与水结合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质疑与反思】 (1)B烧杯中溶液没有变红,是否说明只是氨分子运动,酚酞分子不运动呢? 。 (2)在上述实验中,同学们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这是氨气的气味。氨气是空气污染物,为了防止氨气的逸散,有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是 。 1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 结构 电性 相互转化 原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不带电 阳离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带 电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阴离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带 电 原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