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63182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三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1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5089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云南省,第一,答案,试卷,地理,次月
  • cover
三校联考 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地 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 48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中心点为南极点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10月1日,非阴影部分为10月2日。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经线 SA 的经度为 A.0° B. 90°E C.180° D.135°W 2.此时北京时间为 10月 A.1日8时 B.2日8时 C.1日20 时 D.2 日 20 时 圭表由两部分组成,直立的柱体为“表”,与柱体垂直的装置为“圭”。我国古人根据正午时“表”影在“圭”上的变化划分二十四节气(两端刻度表示夏至或冬至)。据此完成3~4题。 3.图2圭表的示意图适用于北京市(40°N)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古人观察圭表发现,从冬至日、夏至日分别往后推6个节气所用天数不同。其原因是 A.地球公转速度不均 B.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 C.太阳高度的季节差异 D.物候转换间隔不同 铍矿是我国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2024年我国在鄂湘贛交界的幕阜山地区发现含铍矿的岩体。该岩体是岩浆多期侵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却形成,后经剥蚀出露地表。为确定岩体形成时间,研究人员对周边地层进行了详细地质调查。图3示意幕阜山局部地区该类岩体及周边地层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该地铍矿所在岩体的类型应是 A.砂页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6.该地铍矿所在岩体形成时间可能是 A.早于第四纪,晚于奥陶纪 B.早于元古宙,晚于太古宙 C.早于寒武纪,晚于元古宙 D.早于奥陶纪,晚于寒武纪 7.该地第四纪地层分布区可能发育的地貌是 A.黄土梁 B.落水洞 C.V形谷 D.火山锥 大科伯克沙地是北极圈内典型的风沙活动区。近1万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沙地面积由约 650km”波动萎缩至62km。图4示意大科伯克沙地及周边区域。该地发育有新月形沙丘。据此完成8~10题。 8.根据甲地沙丘形态,推测当地的主导风向是 A.偏西风 B.偏东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9.大科伯克沙地的沙源主要是 A.现代风沙沉积物 B.早期河流沉积物 C.基岩风化残积物 D.附近湖泊沉积物 10.造成大科伯克沙地萎缩的直接原因是 A.风力侵蚀减弱 B.降水量增多 C.河流侵蚀加强 D.针叶林扩张 某地1月 28 日研究人员在甲、乙两个观测站观测大气运动,发现乙观测站14:00左右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图5左图为局部区域图,右图为1月28 日甲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1 月 28 日甲观测站 A.6:00~8:00发生降水 B.8:00~10:00遭遇锋面过境 C.12:00~14:00 干热风明显 D.18:00~20:00转为偏北风向 12.锋面离开乙观测站后,移动方向和结构正确的是 图6为某年5月9日某时刻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两线,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低压槽 B.甲为暖锋 C.乙为高压脊线 D.乙为冷锋 14.图中a、b、c、d 四地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a地风力比b地大 ②b 地气压较a地低 ③c地晴朗天气 ④地昼夜温差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图7为非洲南部某地遥感影像。影像所在地为25°S,年降水量约650毫米。影像中河流正值枯水期,河流以西为克鲁格国家公园。公园南北长达数百千米,野生动物可自由迁徙。据此完成15~16题。 15.影像所在地的自然地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6.影像所在地能看到更多野生动物的时段是 A.2~3月 B.4~5月 C.6~7月 D.8~9月 第Ⅱ卷(综合题,共 52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7.(1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