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65219

【浙教版】美术 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 下雨了 精品课件(49页)+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视频11

日期:2025-11-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7次 大小:5667456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精品,视频,教学设计,素养,核心,49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 下雨了 教学设计 课题 下雨了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题以 “下雨了” 为核心,本课以“雨”为主题,承接前两课对墨点和墨块表现技法的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探索墨线的表现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细雨绵绵、大雨滂沱等不同的雨景,启发他们运用墨点、墨线表现雨的动态美感。通过观察雨景、分析经典作品、尝试用笔墨表现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笔墨趣味、线条变化,初步掌握用不同粗细、力度、角度的线条及点表现雨的方法。教学中渗透水墨与自然的关联,培养学生用艺术视角观察自然、表达感受的能力,为后续水墨创作奠定基础。 2022新课标要求 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以及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和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尝试用毛笔等工具,在宣纸上进行水墨游戏活动,体验笔墨趣味。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感受水墨画中笔墨表现雨的趣味,体会作品中通过线条和点传递的雨景氛围,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审美感知)2.认识水墨画中表现雨的线条(不同粗细、力度、角度)和点,能尝试用毛笔等工具画出不同形态的雨。(艺术表现)3.结合对雨的观察,尝试用线条和点创作简单的雨中或雨后场景,培养观察与想象能力。(创意实践)4.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雨景的作品,知道水墨画与自然现象表达的关联,感受艺术创作与生活的联系。(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主导阶段,对色彩、形态的变化充满好奇,但动手协调能力尚在发展,对毛笔、宣纸等水墨工具较为陌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回忆雨中情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组合长短、疏密不同的墨线,在自由创作中培养艺术表现的核心素养。引导二年级学生通过水墨画艺术感知雨的不同形态及水墨表现的趣味。结合二年级学生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具备简单观察和动手能力的特点,学会用水墨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增强学习的代入感与实用性。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融入趣味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初步好感。 重点 认识水墨画中表现雨的线条(不同粗细、力度、角度)和点,能尝试用毛笔等工具画出不同形态的雨。 难点 引导学生用水墨表现大自然中的雨,用水墨游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材料准备 教具:课件,毛笔、墨汁、生宣纸等水墨画工具、材料。学具:毛笔、墨汁、生宣纸等水墨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出示图片和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生活中细雨绵绵、大雨滂沱等不同的雨景展现出不同的美,让我们一起用墨点、墨线表现雨的动态美感吧。 讨论诗中雨景的变化 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讲授新课 一、观察雨景(一)滴答、滴答……小雨点落下来了!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风一吹,歪歪斜斜,好像在跳舞,好美的雨中风景!(二)怎样用水墨画出下雨的情景?生:我认为可以用粗细不同的、疏密不同的斜斜的线条或者点表现雨的大小。生:可以用大小不同的点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线条表现下雨的情景。生:……二、说一说:(一)观察大自然中雨的不同形态,描述雨落在地面、池塘等地方的画面,以及雨中、雨后的场景。播放视频(二)观察雨景图片,讨论对图片的理解图片一示例:小小的点,是滴滴答答的小雨,下雨时周围烟雨朦胧,地面上是湿湿的,雨后空气清新,树叶很干净。图片二示例:一圈圈的波纹,是滴滴答答的小雨落入水中 样子。图片三示例:小小的雨点汇集成起来,就成断断续续的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