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6655

2016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4课)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日期:2025-11-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5808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单元,第一,答案,测试题,1-4课,2016年
  • cover
2016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4课)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结束、南北又归统一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 605年  D. 610年  2、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 )  A.王莽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  A.攻打陈朝   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攻打高丽 4、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5、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最大作用是( ) A、巩固隋朝统治 B、沟通五大水系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便利了南北交通 6、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7、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里称颂的是 ( ) A.隋朝大运河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8、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 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开凿了大运河 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9、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10、唐朝的建立者是( ) A、李世民 B、李渊 C、李隆基 D、李建成 11、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忽必烈 12、唐太宗在位期间政绩突出,其统治被称为 ( ) A.康乾盛世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1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减少百姓劳役负担 B、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唐太宗善于用人,虚为纳谏 D、唐太宗以残酷诛杀手段对付反对的贵戚重臣 14、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 A、北庭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新疆行省 二、材料解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隋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一中隋朝有一位商人要把一批货物从余杭送到涿郡,他沿大河送货会经过哪几个河段 材料二中“长河”指的是什么河? 材料二、三对大运河的评价,你赞同哪种说法?为什么? 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对杜如晦说:“比见吏部择人,唯取其言辞刀笔(言辞刀笔:文章),不悉其景行(景行:行为修养)。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 材料二 唐太宗对魏征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了。”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能……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任用。” (1)在材料一、二中,唐太宗分别指出了怎样的用人标准? (2)材料二中,魏征认为在“天下未定”和“天下已定”的两种情况下,应各采取怎样的用人标准? (3)在今天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你认为用人标准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17、阅读下列材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