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68989

3 不懂就要问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517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不懂,就要,教案,统编,小学,语文
  • cover
《不懂就要问》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诵、例”等生字。 2.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它们,并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3.能讲清楚课文所写的事情,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单元任务情境】举办“新鲜”发布会 【单元任务身份】新鲜语句收录员 【本课任务身份】问学新语搜集员 【教学过程】 回顾前知,任务驱动: 这个单元,我们走进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还了解了花的学校,发现了新鲜的语句和有趣的表达,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成为问学新语搜集员,我们要到一百多年前的学堂里,去听一个故事。 任务一:发现“新鲜”明略读 1.一百多年前的学堂叫什么名字?(私塾)这个词跟我们有距离,通过这个视频,简单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2.今天的故事叫做———不懂就要问。齐读课题。 3.本课课题和其他课题有什么不一样?(①序号底色变成了绿色;②序号右上角有个星号) 小结:这是略读课文。 4.本课和其它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没有课后题、要写的生字,课题下多了阅读提示)请一位同学读读学习提示,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学习本课要完成两个学习任务。 5.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有哪些呢?老师给你们支两招:①略读课文可以堵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②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要用上这样的方法去学习课文。 任务二:连线“新鲜”知区别 1.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把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开火车读词语。“照例”这个词比较新鲜,谁知道它的意思?(多种方法理解词义:①找近义词:照样;②扩词法:遵照常例) 3.完成基础习题,巩固字音。(有作业本的地区,完成第一题基础练习,没有作业本的可以跳过不做) 4.再看两个新鲜的四字词语:咿咿呀呀、摇头晃脑,有什么特点?(第一个是AABB式词语,第二个词语里含有身体部位) 5.再看这两个词,都跟什么有关?(都用来形容私塾里学生学习时的方式)私塾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新鲜。我们把词语送回课文,找到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①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点拨:不仅朗读课文的方式很新鲜,老师上课的方式也新鲜———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②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 点拨:“摇头晃脑”的读书方式和我们现在很不一样,也令人感觉新鲜。 5.我们结合视频,真实感受一下那种读书方式的新鲜。 任务三:感知“新鲜”学概括 1.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么样的观点?课文借主人公的嘴说出来了,谁找到了?(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也正好呼应了课题。 2.一篇文章想强调一个观点,一般会用到下面五种方法, 这篇课文用到了哪些方法?(默读课文,口答) 小结:为了告诉我们“不懂就要问”的道理,作者用了很多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3.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想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默读课文,结合插图完成下面的填空,并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齐读) 4.能说明这个观点的例子其实很多,课文选取的这个例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课前了解过孙中山吗?说说你们对他的了解。(生自由答,师补充资料,指名朗读资料) 小结:孙中山先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用名人的例子,更有说服力。 5.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先生手里拿着什么?(戒尺)什么是戒尺?(私塾里的老师体罚学生时用的木板)在这个例子中,孙中山先生提问题,有什么风险?(可能会被先生责骂、被先生用戒尺打) 6.你从哪里看出提问有风险? ①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你从这句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