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州经开区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中游、北方辽河上游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陶寺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彼此间又相互影响不断交流,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这反映了( ) A. 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 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 D. 当时出现以玉石礼器为代表的礼制 2. 人民教育-出卷网-在《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单元中,提供了很多史料。下列史料表述正确的是( ) A.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B. 仰韶文化的代表文物彩陶 C. 云南省出土的蓝田人门齿化石 D.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带文字的龟甲 3. 图一到图二反映的实质变化是( ) A. 建筑技术的变化 B. 冶铸工艺的提高 C. 生产力不断进步 D. 战争武器的改进 4. 陕西某地一组气势恢宏的寺庙建筑,庙门悬挂“轩辕庙”匾额,主殿悬挂“人文初祖”匾额,这里祭祀的是:( )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禹 5. 商鞅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通过把秦国绑到战车上,商鞅把诸侯眼中的“夷狄之邦”改造成了诸侯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国”。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 ) A. 确立县制 B. 禁止私斗 C. 奖励耕战 D. 编制户口 6. 墨子提出“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便宁无忧”;管子提出“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些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A. 实行仁政 B. 以法治国 C. 以民为本 D. 无为而治 7. 下图是江西省赣州市中华汉字文化主题公园中仓颉雕像。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朝代开始的(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8.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离骚》 B. 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C. 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4种诊断疾病方法 D. 四川三星堆遗址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古蜀文明 9. 秦朝修长城和筑驰道、汉朝发行五铢钱和北击匈奴在客观上的共同意义在于( ) A. 维护国家统一 B. 削弱地方权力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加强君主专制 10.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据下列年代尺判断,这一时间属于( ) A. 公元前3世纪前期 B. 公元前3世纪后期 C. 公元前2世纪前期 D. 公元前2世纪后期 11.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削减侯国数量 C. 推行郡县制 D. 尊崇儒术 12. “东汉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材料主要体现了( ) A. 东汉中后期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东汉被黄巾起义推翻 D. 东汉中后期皇帝无能 13. 图中物品(技术)交流主要得益于( ) A. 丝绸之路的开通 B. 班超经营西域 C. 海外贸易发展 D. 文成公主入藏 14. 下列人物和科技文化成果的排列,完全正确的是( ) A. 蔡伦———纸的发明和使用 B. 张仲景———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 C. 司马迁———《史记》 D. 张骞———创立五斗米道 15.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和“导致前秦政权很快瓦解,北方重陷混乱”的战役分别是( ) A. 官渡之战、巨鹿之战 B. 赤壁之战、巨鹿之战 C.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D. 漠北之战、淝水之战 16. 根据下表的课文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