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制备高铁酸钾常用的反应原理为2Fe(OH)3+3KCIO+4KOH—2KFeO4+3KCI+5H2O。 ①通过该反应说明: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性C1O- (填“>”、“=”或“<”)FeO。 ②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化学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并将该反应改 写为离子方程式: Ⅱ黄铜矿(CuF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冶炼铜 高温 的反应为a CuFeS2+2lO28Cu+bFeO+cFe2O3+dSO2: 已知:CuFeS2中铁和铜元素均为十2价。 b+d 该反应中 a+c 【高一化学试题第6页(共6页)】 机密★启用前 2025年下学期10月高一联考 化学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K39Mn55 一、选择题:本题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江楼夜话》中有诗句“江雾秋楼白,灯花夜雨青”,描写的雾是一种气溶胶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我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纳米氮化镓(GaN)”是一种胶体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句中体现的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的是 A.钢铁生锈 B.豆浆变成豆腐 C.食物腐败 D.燃放鞭炮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镊子 δ pH试纸 圃浓硫酸 A.加热液体 B振荡试管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pH 【高一化学试题第1页(共6页)】 4.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MgO、Al2O3都是碱性氧化物 B.H2SO4、Ba(OH)2、CaCO3都是电解质 C.水煤气、淀粉液、胆矾都是混合物 D根据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5.下列各组内物质的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完成的是 A.Zn→Cu B.H2SO4-→HCl C.CO2→CO D.Cu->Cu(OH)2 6.由等质量的石灰石制备碳酸钙的两种实验方案如下(部分反应物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方案甲,石灰石高温生石园 。→熟石灰X溶液碳酸钙 ① ② ③ 方案乙:石灰石①题化铜溶流碳酸到 A.方案乙与方案甲相比,优点为步骤少,纯度高,耗能低 B.X可能是Na2COg C.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在上述①~⑤五个反应中均有涉及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理论上方案乙和方案甲的二氧化碳排放一样多 7.下列变化中,一定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A.SO:-H2SO B.KC1O3→O2 C.N2->NH D.FeCl2->FeCla 8.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AgNO B.HCI C.H2SO D.HNO 9.某溶液中只含Mg2+、A13+、C1-、SO四种离子,已知Mg2+、A13+、C1的个数比为2:3:3。则 溶液中A13+与SO的个数比为 A.3:5 B.2:5 C.3:4 D.3:2 10.离子反应能够反映出溶液中反应的实质。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Cu+十2Ag B.Cu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SO -+Ba2+—BaSO4 C.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十6H+—3H2O+2Fe3+ D.向Ca(HCO3)2溶液中加人少量的NaOH溶液:Ca2++HCO3+OH--CaCO3+H2O 【高一化学试题第2页(共6页)】2025年下学期10月高一联考·化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答案】C 【解析】纳米氮化镓(GN)分散在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C错误,故答案选C。 2.【答案B 【解析】豆浆变豆腐属于胶体的聚沉,并且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故答案选B。 3.【答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