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3041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义亭镇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 九年级科学

日期:2025-11-0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22448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浙江省,金华市,乌市,义亭,初级中学,2025-2026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义亭镇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 九年级科学 1.(2025九上·义乌开学考)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锅雕 D.竹编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CD、剪纸、锅雕和竹编均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25九上·义乌开学考)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或叙述,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常温下, pH<7的溶液 D.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常温下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 【解答】A、能与碱反应的物质不一定呈酸性,例如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钡反应,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滴加紫色石蕊变蓝,说明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常温下, pH<7的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 D、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中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5九上·义乌开学考)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镁粉至过量,若右图中横坐标表示镁粉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 A.溶液的质量 B.稀盐酸的质量 C.氯化镁的质量 D.生成气体的质量 【答案】A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判断物质的质量变化趋势,结合图像进行分析,注意图像的起点。 【解答】向稀盐酸中加入镁条,溶液中稀盐酸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氯化镁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由零逐渐变大。由于溶解的镁的质量大于逸出氢气的质量,所以溶液的质量逐渐变大,且一开始溶液为稀盐酸,质量不为零。 故答案为:A。 4.(2025九上·义乌开学考)直接使用浓硫酸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如图,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浓硫酸溶于水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若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因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水会漂在浓硫酸的上面,导致滴水部位形成局部高温使水沸腾,致使酸液向四周飞溅,造成事故。 【解答】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故答案为:D。 5.(2025九上·义乌开学考)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D.②③的现象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蜡烛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酒精和火柴燃烧,说明酒精和火柴具有可燃性,故C正确; D、实验只用铜片做了实验,可以说明铜片具有导热性,不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5九上·义乌开学考)天宫课堂中,宇航员通过实验呈现了“奥运五环”,实验中使用了指示剂———溴百里酚蓝,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下表。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