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当地资源逐渐变得稀缺,同时,气候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也使得生活条件变得更加困难,印欧人开始寻找新的定居地。据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 [A] 主要动因是资源的匮乏 [B] 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C] 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D] 推动欧亚区域文化发展 2.公元前13世纪至前7世纪,雅利安人在征服整个北印度的过程中,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文化,逐渐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实现了向奴隶社会的过渡。由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 [A] 造成了古印度文明的中断 [B] 加剧了农牧世界的冲突 [C] 将印度卷入“希腊化”潮流 [D] 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 3.公元前211年,秦始皇迁三万户到北河、榆中,使河套地区成为新垦的农业区。此外,巴蜀地区经过移民不断开垦,到汉代,出现“汉祖自汉中出三秦伐楚,萧何发蜀、汉米万船而给助军粮”的现象。两则材料说明( ) [A] 移民戍边推动政治变动 [B] 人口流动影响经济发展 [C] 民族战争改变社会习俗 [D] 大一统促进民族大交融 4.到南北朝末期,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已和中原地区基本上一样了;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及尊重妇女的意识等也给中原地区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B]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 民族交融双向互动 [D] 少数民族加速封建化 5.有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以下表格。该同学从表中所得出的历史认识最恰当的是( ) 历史 时期 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 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4世纪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4—439年) 5—6 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许多王国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A] 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 [B] 民族迁徙决定东西历史走向 [C] 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 [D] 历史发展存在相似性和特殊性 6.某学者在谈到拉丁美洲文化时称:“自18世纪起,明亮夺目的西方光线在射入美洲棱镜后形成一种新型文化光谱。这种光谱已不再是印第安人的,也不是西方的,而是变成了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光谱。”这主要反映了拉美地区( ) [A] 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B] 失去了印第安文化底色 [C] 殖民主义主导文化发展 [D] 族群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7.学者分析阿根廷主流媒体1999—2005年发表的有关移民问题的报道,发现只有拉美人和华人被称为“移民”,而欧洲人和美国人被称为“执行官”“专业人士”“企业家”。这( ) [A] 表明精英移民更受欢迎 [B] 导致国家内部文化冲突严重 [C] 折射出殖民统治的印迹 [D] 凸显外来移民存在阶层差异 8.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写道:“正是欧洲的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开发其丰富的工业资源,以至于很快就会摧毁西欧特别是英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垄断地位。这两种情况反过来对美国本身也起着革命作用。”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欧洲移民深刻影响着美国历史发展 [B]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C]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D] 马克思主义成为美洲民主运动的思想武器 9.190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将“黑人”与“混血儿”分开统计;192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取消了“黑白混血儿”的说法,把所有具有黑人血统的白人归入“黑人”;193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在分类中取消了“混血儿”一项,规定不论混血儿身上的黑人血统占多少,都按黑人统计。上述规定的变化( ) [A] 得益于黑人民权运动开展 [B] 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