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太仓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卷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面知识卡片描述的古人类是( ) 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个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作砍砸器、尖状器等个已经会使用火 A.元谋人 B.郧县人 C.北京人D.蓝田人 2.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一带,不可能出土的远古人类遗物是( ) A. B. C. D. 3.下图是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发现的古人类生产工具———阿舍利手斧”,代表了古人类在直立人时期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境界。据此可推测,南召县古人类(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 C.已经会人工取火 D.已学会制作磨制石器 4.在小孤山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约3万年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多由兽牙、贝壳等经过精心打磨而成。这一发现主要反映了当时人类( ) A.已掌握复杂的狩猎技术 B.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 C.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D.进入了定居农业生活 5.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说,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能否直立行走 B.城市的建造 C.制作工具的方法 D.原始农业的兴起 6.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遗址的核心部分,如下图从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中,可以看出( ) A.早期智人的出现 B.审美意识的开始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打制石器的出现 7.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中,出土了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据此推测半坡居民( ) A.过上农耕生活 B.掌握纺织技术 C.产生贫富分化 D.建立早期国家 8.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学、历史学为基础,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论证为可信历史。下列考古证实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是( ) A.陶寺古城遗址 B.良渚古城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9.4月4日,清明节。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延安市黄陵县举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率团参加。两岸人民公祭轩辕黄帝是因为( ) A.黄帝治理了黄河水患 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黄帝创造了中国文字 D.黄帝在阪泉大战中战胜炎帝 10.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11.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下列有关黄帝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状况的是( ) A.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B.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C.他种植五谷和蔬菜 D.他发明纺织,会煮盐 12.在良渚古城遗址的贵族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精美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在陶寺古城遗址、牛河梁遗址的墓葬中,也有与之造型相似的玉器。以上现象说明( ) A.良渚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一致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13.《史记》记载:“帝舜荐禹于天……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面向南方)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华夏族的形成 B.禅让制的确立 C.郡县制的确立 D.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 14.图中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段铭文记载的史实是( ) A.商王迁殷 B.商王造鼎 C.武王分封 D.武王伐纣 15.下图是首都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