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创立分子学说 C.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D.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 2023年9月26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召开,“绿色亚运”就是要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办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和首个大型“无废”赛事,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场馆周围栽种绿植,增加绿化面积 B. 采用了清洁能源供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 C. 充分利用地铁公交等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D. 就地深埋场馆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废物利用 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引燃酒精灯 B. 滴加试剂 C. 倾倒液体 D. 铁钉放入试管 4. 河南特产汝州汝瓷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制作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水洗选料 B. 揉泥成型 C. 刻花印花 D. 装窑烧制 5. 安全是第一要素,对化学品的使用要有提醒标志。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A. 易燃固体 B. 毒性物质 C. 易燃液体 D. 腐蚀性物质 6. 下列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后把火焰集中在试管底部加热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后把导气管伸入水中 C.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在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D. 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撤离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7.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铁杵成针 C. 热胀冷缩 D. 百炼成钢 8. 鉴别空气、O2、CO2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A. 闻气味 B.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C. 观察颜色 D. 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9.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加热KMnO4后的残余固体 B. 液氧 C. 食盐水 D. 糖水 10. 对大气都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 A.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 B. 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D. 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 11.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12.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A B. C. D. 13.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6.3g(1g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放颠倒了。该同学称得的药品的实际质量是 A. 6.3g B. 6.6g C. 6g D. 5.7g 14.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实验 装置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集气瓶中的,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选项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 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 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二、填空题(共15分) 16. 研究常见物质的性质据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_____;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_____。 (2)在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