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9364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037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 cover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目 录 标题 1 大单元整体设计 3 学习过程设计 6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6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8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9 核心活动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10 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10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14 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15 第四课时课堂实录 17 持续性评价设计 19 教学反思 22 【大单元设计总方案】 授课对象 高二一班 课程名称 酸碱中和滴定 所用教材 《选择性必修一 酸碱中和滴定》 授课章节 第二章 第二节 酸碱中和滴定 授课时数 4 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多媒体、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 新课程标准要求 学生必做实验 结合实验现象、数据等证据素材,引导学生形成定量分析实验思路设计。 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时,注意实验前的分析预测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对假设预测、实验方案、实验结论进行完整论证,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系统思维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概念。 2.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探究设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及其用途。 4.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通过测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总结出酸碱中和滴定。  2、依据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设计酸碱中和滴定的主要实验仪器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 难 点 分 析 重点 1、中和滴定原理的认识 2、实验方案设计 3、实验操作 解决方法 通过已学实验基础,迁移拓展,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探究设计实验模型,认识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难点 滴定终点的判断, 酸碱中和滴定有关计算 误差分析 解决方法 通过已学实验思路,拓展迁移形成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方案。 通过设计问题,学生个性化独学、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的三个反馈通道,达到让学生能够全面探究,通过实验实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 习 内 容 分 析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阶段教材中,本内容主题位于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第二节。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主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对酸碱中和滴定的要求为:学生必做实验。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认识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性质和反应。 相关教学指导思想和重要策略 结合实验现象,数据等证据素材,引导学生形成定量分析实验思路设计。(2)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时,注意实验前的分析预测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对假设预测、实验方案、实验结论进行完整论证,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系统思维能力。 学习活动建议 实验及探究活动: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评析 学习内容分析从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活动建议出发,论述了学生通过学习该达成的素养及其水平,为深度学习主题及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学习内容分析还阐述、论证了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功能和价值,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使其具有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学习者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对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和价值分析 水溶液问题是贯穿学生中学化学各阶段学习的内容,学生在面对水溶液问题时,必然要确立一些不同于其他主题的认识对象和认识角度。学生在学习本主题内容前,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酸碱盐,已经能从宏观角度分析酸碱之间的反应,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又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也学习了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还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相关知识。学生需要发展认识角度,从宏观发展到微观,从孤立的知识点上升到联系的角度,从定性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