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9973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第九周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2036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广西,周考试,试卷,历史,考试,第九
  • cover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第九周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朝新法实施的结果,“富国”有余,“强兵”不足,而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仍是以聚敛和与民争利的手段达成的。材料中的“新法”是指(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庆历新政 D.王安石变法 2.宋太宗时,赵普曾两度被罢相,累计任职时间不超过5年,其在任职后期一改宋太祖时期的强硬风格,转而偏向迎合君王;沈义伦为相十年,被认为“但龌龊固宠,不能有所建明”;吕蒙正等被宋太宗一手提拔起来的宰辅,个个奉行“将顺德美”。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 A.宰相采取集体负责制B.崇文抑武之风正盛行C.专制皇权呈加强态势 D.选官制度弊端较明显 3.下表所示为北宋中期两位名臣给皇帝的奏疏中有关当时军队借贷问题的表述。这些表述可印证北宋中期( ) 记述 出处 传闻外州军官库无钱之处,或借贷民钱以供赏给 [北宋]司马光《言遗赐札子》(1063年) 朝廷自京师应副未及间,故有三两路州军尝措借于坊郭富民,然亦即时辇还 [北宋]韩琦《上神宗论条例司画一申明青苗事》(1070年) A.经济改革失效 B.国家藏富于民 C.财政危机严峻 D.军阀割据重演 4.宋朝在地方行政中推行通判制度,其设置与职权因州府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为《宋史·职官志》中关于通判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宋朝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州府类型 通判设置情况 主要职权 大州、重要府 设1—2名通判 与知州共议政务,联署公文,监督财政收支 小州、民户少者 可不设通判 — 武官任知州者 必须设置通判 参与军事决策,负责粮草调度与账目核查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解决武将专权问题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平衡地方财政收支 5.北宋初期,朝廷大量任用科举出身的文官,并规定“宰相须用读书人”,同时抑制武将权力。地方行政长官多由中央文官兼任,且频繁调换以防专权。《宋史》称“本朝无世臣,贱不谋贵,疏不间亲”。这反映出北宋( ) A.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逐渐形成B.门阀士族彻底退出政治舞台 C.中央集权制度遭遇严重危机D.商品经济发展瓦解传统等级 6.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 7.北宋时期,士大夫积极关注对历代兴亡的考察,产生了《唐鉴》《论衡》《秦论》等丰富的论述,其核心议题主要是君主德行、党争、宦官、藩镇、用兵、疆土等与兴亡的关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B.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C.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D.政治风气的因循保守 8.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该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赋役制度改革加剧百姓负担B.吏治腐败导致中央政令难行 C.纸币流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思想 9.金朝《遣宋使臣诏书》称:“宋人舟楫之利,甲兵之精,固非北土所及,然其君臣相疑,文武相忌,可图也。”金朝对南宋的认知主要基于( ) A.经济互补的现实需求B.军事技术的客观对比C.地理环境的战略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