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 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时期大臣、文学家、书法家。淮南太守王旷之子。 人物扫描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东晋的兴亡 东汉 十六国 西魏 东魏 266-316 317-420 北朝 439-581 南朝 420-589 304-439 三国 220-280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年) 北齐 北周 图示历史:完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 晋元帝画像 西晋灭亡后,317年,南逃的北方士族和南方大族拥立西晋皇族司马睿为帝,史称 “东晋”,以建康为都城。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朝代建立三要素: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晋的兴亡 东晋时期版图 西晋时期版图 图示历史:与西晋相比,东晋国土面积如何? 国土面积缩小,东晋据守南方 东晋的兴亡 王羲之出身名门世族琅邪王氏。王羲之五岁时,包括琅邪王氏在内的名门大族纷纷随司马睿举族渡江,史称“衣冠南渡”。王羲之的父亲是王旷,东晋大将军王导的堂兄。 司马睿是皇族的旁支,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大贵族把持。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 司马睿 王导 “王与马,共天下” 根据介绍,找出东晋的统治特点。 政治上 政治上依靠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世家大族与皇帝相互依存 门阀政治 东晋的兴亡 东晋初期形势图 北伐 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 祖逖(266-321),范阳道(qiú)县(今河北泳水)人。西晋末年,祖逖流亡江南,为恢复中原,他自行招募军队,渡江北伐。船到中流,他站立船头,慷慨激昂地击楫说:我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复返!跟随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志感动。由于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东南,北伐不利,祖巡忧愤而死。 人物扫描 刻苦勤奋、胸怀大志、忧国忧民、 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东晋的兴亡 【材料一】:东晋内部各高门大族互相争斗,比拼门第和功绩。例如,桓温想要废除与其相争的殷浩时,上书称殷浩“不能恭慎所任,恪居职次,而侵官离局,高下在心” 。 【材料二】:祖逖在北渡黄河后,虽然招募到两千人的军队,并逐步扩大战果,但东晋朝廷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信任。相反,朝廷对他的北伐行动采取了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实际上是在拖后腿 【材料三】:庾亮出身东晋著名门阀颍川庾氏,是当今皇后的亲哥哥。在与王导的政治斗争中失势后,他提议北伐,目的是通过军功攫取政治资本。虽然庾亮的北伐取得了大捷,但他的主要动机并非纯粹的收复失地,而是为了获得政治主动权 思考:东晋时期北伐中原为何最终失败? 内部矛盾和政治斗争 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 有的统帅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 军事上 多次北伐 统治者偏安南方 东晋的兴亡 【材料一 】: 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 ———沈约《宋书·列传》 【材料二】: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思考:阅读材料,概括东晋北伐的作用? 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东晋的兴亡 宋武帝刘裕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420年,东晋灭亡。 公元420年,布衣出生的东晋大将令傀儡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自己代晋称帝,国号“宋”,东晋宣告灭亡。 南朝的政治 东汉 十六国 西魏 东魏 266-316 317-420 北朝 439-581 南朝 420-589 304-439 三国 220-280 北齐 北周 宋疆域最大 南京六朝古都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