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83419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3张PPT)

日期:2025-11-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363107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课,三国,鼎立,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京剧《捉放曹》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创作的剧目,讲述了曹操在逃亡中杀死无辜老汉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剧中的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然而,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不是历史上曹操的全貌。 “名士、太尉桥玄赞许他为‘命世之才’,说能安天下者即曹操;另一大名士许劭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中国古代史》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 如果你是曹操麾下的一名谋士,你会如何为他正名? 京剧中曹操的扮相 如何为曹操正名?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黄巾军)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后汉书》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 阅读材料,分析东汉末年的社会现象。 (刘嫣向汉灵帝建议说)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判。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地方行政长官),镇安方夏。———《三国志 蜀书》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官渡之战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有军队数十万,兵精粮足。准备南攻曹操,进取中原,实现他讨平天下的愿望。。 曹操率大军攻取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河内"南拒虎牢之险,北倚在行之固"是黄河北岸一战略要地。 袁绍:占据青、冀、幽、并四州之地,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曹操:所据兖州、司州等地,多受战乱涂炭。所部官兵一度“兵不满万”。 官渡之战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0年 官渡(今河南) 曹操和袁绍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 火烧乌巢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结合课本、地图、视频内容,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官渡之战 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三国演义》 (曹操)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三国志 武帝纪》 小说和史书哪个更贴近真实的历史? 文学作品不等于真实的历史,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 官渡之战 材料一: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济北打败青州黄巾军,“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材料四: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材料五: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说明为何曹操能以少胜多?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②人才:招揽各种人才 ③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指挥得当,采取了有效战术 ④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的流民生计和军粮问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53岁的曹操得胜还朝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短歌行》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官渡之战 曹操 结合官渡之战相关内容,你如何为曹操正名?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面对袁绍的强大军力,曹操能够以少胜多,巧妙运用战术,如奇袭乌巢粮仓,这体现了他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能力。 在官渡之战前,他通过有效的政治手段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如“挟天子以令诸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