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 函数的概念 教案 教 学 目 标 、 重 点 难 点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能用集合与对应 的语言刻画出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数学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 .能够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定义的三要素,掌握区间的符号表示方法,会求简单的定义 域和值域.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定义及符号f的含义. 教学 流程 课堂探究: 【探究一】 实际生活中的函数 问题 1. 某“ 复兴号”高速列车到 350km/h 后保持匀速运行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列 车行进的路程 s(单位:km) ,与运行时间 t(单位:h)的关系为 s=350t① 问题 2. 某电气维修告诉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 1 天,至多不超过 6 天。如果公司 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 350 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一个工人的工资 W 是他工作天数的 d 的函数吗?w 与 d 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问题 3:图中是北京市 2016 年 11 月 23 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简称 AQI) 变化图。 你认为这里的 I 是 t 的函数吗?如果是你能仿照前面的方法描述 I 与 t 的对应关 系吗? 问题 4.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 r(r=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 反映一 个地区人民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上表是我国某省城 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省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 高。 你认为该表给出的对应关系,恩格尔系数 r 是年份y 的函数吗? 思考:上述问题一至问题四中的对应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它们有哪些共同特 征? 由此你能概括出函数的本质特征吗? 【探究二】 函数的概念的形成 1. 以上 4 个问题的共同特征有: (1)都包含两个非空数集用 A,B 来表示 (2)都有一个对应关系 (3)尽管对应关系的表示方法不同,但他们都有如下的特征,对于数集 A 中的任 意,一个数 x ,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和它对应 2. 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 A,B 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实数 x ,按照 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 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显然,值域是集合 B 的子集. 3. 函数概念理解 (1)对数集的要求:集合 A,B 为非空数集. (2)任意性和唯一性:集合 A 中的数具有任意性(即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 函数值),集合 B 中的数具有唯一性(每一个自变量都有唯一的函数值与之应). (3)对符号 “f”的认识:它表示对应关系,它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解析式, 可以是图 象、表格、也可以是文字描述,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4)一个区别:f(x)是一个符号,不表示f 与 x 的乘积,而f(a)表示函数f(x)当 自变 量 x=a 时的一个函数值. 例如:y=3x+1 可以写成 f(x)= 3x+1, 当 x=2 时y=7 可以写成f(2)=7 4. 函数的三要素 (1)定义域 A (2)对应关系f (3)值域{f(x)|x∈B} 【探究三】 函数概念的应用 例 1. 下列对应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的是_____.(填序号) ①A = R, B = {X X > 0}, f: x → y = x ②A = Z, B = N+, f: x → y = x2 ③A = Z, B = Z, f: x → y = x ④A = [ - 1, 1], B = {0}, f: x → y = 0 例 2. 若集合 M={x|0≤x≤2} ,N={y|0≤y≤3} ,则下图给出的对应能构成从 M 到 N 的函数 f:M→N 的是( ) 【探究四】利用函数的概念描述常见函数 思考:对照函数的定义,试着写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和 值域。 函数 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