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3953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158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答案,物理,八年级,北师大,学年,2025-2026
  • cover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新知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 ,这种运动叫作 。声音是 由物体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 。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传播。 [明确](1)声源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如锣鼓声是固体振动发声,泉水叮咚声是液体振动发声,哨声、笛声、寒风呼啸等是气体振动发声。 (2)物体振动一定发声,但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到。 [拓展]常见动物的发声体:哺乳类动物是声带的振动,青蛙是鸣囊的振动,蝉是腹部鸣顾的振动,蚊子、苍蝇、蜜蜂等昆虫是翅膀的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振动发出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 传播声音。 2.声速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和 有关,一般情况下 vα v波 v气,常温常压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3.人怎样听到声音 如图T3-1-1所示,发声体振动产生了声波,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 ,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 ,就产生了听觉。 [拓展]人耳接受声波的两种方式:骨传导和空气传导。 [注意]在声音传递到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耳聋分两类:一类是神经性的,由于听神经损坏而引起,不易治愈;另一类是非神经性的,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而引起,比较容易治愈。 三、声音的反射 回声 1.声音在传播过程 中 遇到 障 碍物会 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也就是说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 m,人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分辨开来。 2.如果回声和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小于或等于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人感觉声音“增强”了。这就是我们感觉在室内讲话比在空旷的室外讲话声音响亮的原因。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或多孔的物质会被 。 应用示例 类型1 声音的产生 例1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 T3-1-2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面,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面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方法指导]利用转换法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有很多物体的振动比较微弱,不易观察,可利用转换法将这种微小振动放大。如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我们可以把音叉的振动转换成水花溅起或乒乓球被弹开等。 [易错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前传播。 类型2声音的传播 例2 如图 T3-1-3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置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此时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说明 、 可以传声。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出,听到闹钟的声音 (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保持不变”);打开进气门,让空气重新慢慢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钟的声音 (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保持不变”),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现有的抽气设备很难将玻璃罩内空气全部抽出,即本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下列选项中的 (填字母)得到实验结论,这种方法称为 。 A.借助日常生活经验 B.利用实验直接证实 C.采用理论推导 D.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 [实验点拨]利用抽气机是很难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干净的,即无法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但随着玻璃罩内空气逐渐被抽出,听到闹钟的声音也逐渐变小,在此事实基础上推理可得:若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在玻璃罩外将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从而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真空不能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