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3970

1.5设计海水淡化装置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2622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物理,八年级,北师大,学年,2025-2026,答案
  • cover
1.5设计海水淡化装置 新知梳理 一、认识自然界的水循环(如图 T1-5-1所示) 1.地球上水的构成: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水以 态、 态和 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 断循环。 2.水循环的环节: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 、降水、 、下渗和 ,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 和 、 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 3.水循环的形式可分为 、 和 等形式。 二、认识海水晒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 1.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其中大部分是 。利用海水 ,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2.古法制取食盐:把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 海水,进一步使盐结晶出来,这种方法在化学上称为 。 [拓展]海水的主要成分包括氯、钠、镁、硫、钙、钾、澳、碳、锶、硼、硅、氟等多种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约占总盐分的99.8%~99.9%。其中,氯化物含量最高,其次是硫酸盐,这些主要成分在海水中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三、设计并制作海水淡化装置 1.制作海水淡化装置的目的: 、 2.海水淡化常用的方法 (1)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海水 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2)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利用只允许 透过、不允许 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中的盐分离出去。 (3)蒸馏法:先把海水加热,使海水产生水蒸气,再让水蒸气遇冷 变成蒸馏水。 应用示例 类型1认识自然界的水循环 例1 如图 T1-5-2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伴随着 (选填“吸”或“放”)热;②处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 (选填“吸”或“放”)热;③处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例2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如图 T1-5-3所示节气的谚语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雨水有雨,一年多水”———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图乙,“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图丙,“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图丁,“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易混辨析]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吸、放热情况 类型2了解海水的主要成分 例3 明代学者宋应星撰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其海丰、深州引海水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但成盐时日,与不藉南风则大异也。”这段话描述的是一种古老的、至今仍广泛沿用的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传统方法———盐田法”。在古代,我国沿海居民利用海水制食盐,把海水引入盐田后进一步使食盐结晶。 (1)“盐田法”在 (填字母)更利于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A.雨天 B.阴天 C.晴天 (2)下列对“盐田法”制盐的科学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海水中溶解有大量的盐类和其他物质 B.一部分的食盐在太阳的照射下随水一起蒸发了,还有一部分剩下了,就是“盐田法”提取的食盐 C.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蒸发,而食盐不会随水一起蒸发 类型3 设计并制作海水淡化装置 例4 如图 T1-5-4所示是小华制作的简易海水淡化装置,装置底部是一个盛有海水的容器A,上部盖着一个透明玻璃罩B,太阳光通过透明玻璃罩照射容器A 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玻璃罩内壁凝结成水珠,将水珠收集即可得到淡水。 (1)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2)为了提高获得淡水的速度,请你给该装置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课堂小结 听课效果,及时反馈 请另见单本,完成课堂反馈(五) 课后作业,达标巩固 调翻转本书,完成本节课时作业 课堂反馈(五) [设计海水淡化装置]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