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二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2-Z-1所示的情景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 2-Z-2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白帝城 B.江陵 C.两岸 D.轻舟 3.古人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已经显露出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例如《抱朴子》中有云:“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下列关于其中运动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 A.“游云西行”是指诗人观察到云相对大地在向西运动 B.“月之东驰”是指月亮相对于云向东运动 C.诗句可以说明诗人观察时云和月亮一定都在运动 D.诗句描述的现象体现了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4.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2.72 cm、2.73 cm、2.42 cm、2.73 cm、2.73 cm,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为 ( ) A.2.72 cm B.2.71 cm C.2.666 cm D.2.73 cm 5.如图2-Z-3所示为某款运动软件截图,显示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5 min/km,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A.步行时的速度 B.跑步时的速度 C.自行车正常骑行时的速度 D.电动车正常骑行时的速度 6.如图2-Z-4所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测得SAB=SBC=3m ,通过 BC段所用的时间为0.5s,则足球从A 运动到C 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 A.12 m/s B.7 m/s C.6m /s D.4m /s 7.如图2-Z-5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15 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甲运动8s追上乙 C.甲、乙在开始运动后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8.如图2-Z-6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一段长度为10km区间的测速警示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共汽车可以以95 km/h的恒定速度通过该区间 B.相对于高速行驶的小轿车,公路旁的树木是运动的 C.小轿车通过该区间的平均速度应为120 km/h D.货车在4 min 内通过该区间是违反交通规则的 9.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6m/s,然后以2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4m /s B.3m /s C.5m /s D.6m /s 10.图2-Z-7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 ,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 A.1.70 m B.1.65 m C.0.85 m D.0.80m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如图2-Z-8甲所示是某同学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的情景,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物体的长度为 cm。图乙中停表读数为 s。 12.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间隔相同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2-Z-9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b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 (选填“甲”或“乙”)网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网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13.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路上他看到如图2-Z-10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少需要 h。小聪在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 14.小明一家周末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2-Z-11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m/s。汽车行驶了半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km/h。 15.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向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