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9208

九上第三章 第5节 物体的内能 举一反三(含解析)

日期:2025-11-28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8436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章,5节,物体,内能,举一反三,解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 物体的内能 考点一、内能 (一)内能 (1)分子动能: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具有的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之间也具有势能。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俗称热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J)。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种类等。如在其他因素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状态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种类不同,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②热传递对物体的影响: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③内能变化的量度: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变化。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④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低温部分)。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大量生活现象和实验表明: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常见对物体做功四种方法: 压缩体积(如:用打气简打气) 摩擦生热(如:钻木取火) 锻打物体(如:用铁锤敲打铁块) 弯折物体 (如: 来回多次拧弯细铁丝 ) ②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如气体体积膨胀 ③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可见,功可以用来量度内能改变的多少。 典例1:(2025九上·绍兴) 某老师对书本演示气体对外做功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用一个大的塑料瓶,瓶口塞橡皮塞,塞子里面安装气门芯,连接打气筒,在瓶内伸入温度传感器探头,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 (1) 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在橡皮塞未弹出之前,温度传感器示数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2) 当橡皮塞弹出时,瓶内出现大量白雾.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变式1:(2025九上·温岭期末) 炎热的夏天,小明将一瓶饮料放在泡沫箱中的冰块上,两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冰块 B.0~t1内, 乙在吸收热量 C.t1后,两者不再发生热传递 D.t2后,两者的内能均为0焦 变式2:(2025九上·杭州期末)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变式3:(2024九上·海曙月考)在一只空矿泉水瓶内装入约5mL酒精,拧紧瓶盖。然后像拧干毛巾一样用力拧瓶的下半部,如图甲所示。当把手松开时,瓶内会出现大量白雾,如图乙所示。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上述过程及现象。 考点二、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 热量 内能 定义不同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大量分子 在热传递过程中, 传递热量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多少 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性质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 表述 “降低”或“升高” “放出”或“吸收” “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 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联系 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